李云龙:曾与杨虎城并称二虎的陕军名将,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1925年,直奉军阀联合攻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在这种背景下,曾盘踞陕西八年之久的军阀刘镇华趁机再次投靠吴佩孚,妄图凭借直系势力重振旗鼓,再次占

李云龙:曾与杨虎城并称二虎的陕军名将,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1925年,直奉军阀联合攻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在这种背景下,曾盘踞陕西八年之久的军阀刘镇华趁机再次投靠吴佩孚,妄图凭借直系势力重振旗鼓,再次占据陕西。

1926年初,刘镇华纠集数万镇嵩军部众,沿陇海线西段向东进攻盘踞河南的国民军第二军岳维峻部,岳维峻本有二十余万部众,实力强劲,但他在河南横征暴敛,统治不得人心,他治下军纪涣散,本人又刚愎自负,他四处用兵导致其被众军阀群起而攻之,而败退至豫西。

在败退豫西后,刘镇华又率军来攻袭,岳维峻大败只身逃到山西,被阎锡山逮捕关押。四月,刘镇华携大胜之势,率七万镇嵩军于4月15日兵至西安城下,而此时西安守军只有李云龙部与国民二军卫定一部两个团,兵力不足五千。

刘镇华军十余倍于城内守军,西安城危在旦夕,不过就在刘镇华围困西安城的第二天,国民军第三军三师师长杨虎城率部来援,与城内李云龙部合兵一处,城内守军增至一万人,但仍远不如敌军。

可就是在这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李云龙与杨虎城率这一万守军,坚守西安城八个月,因李云龙字虎臣,因此他与杨虎城守西安之事件被称为“二虎守长安”。

那么与后来因发动西安事变而闻名中外的杨虎城相比,二虎守长安的另外一虎,李虎臣他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呢?

渭北刀客

1889年,李云龙出生在陕西临潼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穷困的生活让他小小年纪就尝尽人间冷暖,从13岁起,他就开始给地主家做长工,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生活不仅没有压倒他,反而塑造了他坚强豪迈的性格。

青年时期的李云龙颇有一股子英雄好汉气概,爱打抱不平,敢于为穷人出头,因此,在渭北一带的乡镇穷苦人心中,李云龙颇有威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反抗清政府的革命斗争,在陕西,张凤翙等革命党人发动西安起义,推倒了清政府在陕西的统治,组建了秦陇复汉军。

李云龙得知后,也在家乡响应革命,在将地主痛打一顿后,随即赶赴西安参加秦陇复汉军,并成为秦陇复汉军兵马都督张云山的亲兵,随军参加对抗清政府的战斗。

可是,在当时的秦陇复汉军中,鱼龙混杂,起义军本就是清政府在陕西组建的新军,而领导起义的除了同盟会还有哥老会,张云山本人就是哥老会首领,这些人本就没有很好的革命修养,刚刚起义成功没多久,就想着争权夺利,对此,李云龙很失望,在1912年初,李云龙脱离秦陇复汉军,单枪匹马回到家乡。

回到渭北的李云龙联系当初做长工时结识的一群伙伴,这些年轻人都是贫苦出身,为人仗义有血性,在李云龙的领导下,他们组建了一支农民武装,在当地,这种行侠仗义之人有一种称呼,叫做刀客,于是李云龙这支队伍也被称为渭北刀客

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李云龙的这支刀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当地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

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他称帝的野心遭到了全国各地革命人士的反对,而陕西督军陆建章是袁世凯的心腹,他积极拥护袁世凯称帝,1915年秋,以郭希仁为首的一批革命爱国人士共计48人齐聚华山,借讲学之名,联络西北爱国人士,商议“逐陆倒袁”,李云龙也参加了此次聚义,同时参加此事的还有宋哲元、岳维峻、杨虎城、胡景翼、孙殿英等将领。

可以说,李云龙尽管出身草莽,但是心向革命,为人深明大义,这注定了他与其他民国军阀的不同。

投身军旅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爆发,郭坚等人于1916年3月24日在白水起义,组建西北护国军,通电讨袁逐陆。在反袁势力高涨的形势下,原陆建章部下陈树藩反叛,在三原起义,陆建章被迫下台,陈树藩成为陕西督军。

在成为陕西督军后,陈树藩继续向袁世凯称臣,为了笼络各方势力,他将郭坚所部陕西游击军改编为省警备军,当年的渭北刀客之一林茂森为警备军第六营营长,李云龙随即率部投靠林茂森,担任副营长。

结果刚来没多久,林茂森就因部队哗变而被部下杀害,李云龙被推为营长,但此时,陈树藩对郭坚支持李根源不满,他派军攻打第六营,又让人告诉郭坚林茂森之死与李云龙有关,于是李云龙不得不投靠胡景翼,担任其第四营营长。

1917年,护法运动爆发,陕西国民党人高峻在白水发动倒陈起义,陈树藩命胡景翼率部镇压,而此时警备军统领耿直也趁机起事,后耿直与郭坚汇合,共同组建靖国军,攻打陈树藩。

为解西安被围困之急,陈树藩许以陕西省长一职,邀请镇嵩军首领刘镇华率军解围,1918年初,胡景翼也在三原起义讨伐陈树藩,李云龙担任靖国军右翼胡景翼部步兵第二团团长,率部参加讨伐陈树藩。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在直奉军阀的合力攻打下,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陈树藩失去靠山,并且由于陈树藩在陕西的统治天怒人怨,他的下台也是迟早的事。

1921年5月,直奉军阀决定以吴佩孚的心腹阎相文为陕西督军,取代陈树藩。不久后,阎相文吞服鸦片自杀,冯玉祥继任陕西督军,他对陕西靖国军采取分化与招抚并用政策,胡景翼部被收编为陕西陆军第一师,李云龙部成为该师第一团。

随后,李云龙率部随冯玉祥相继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随冯玉祥一起参与发动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将部队改编为国民军,李云龙被任命为国民军第二军第十师师长,1925年,为争夺河南,镇嵩军与国民军爆发了胡憨战争,一方是胡景翼的国民军第二军,另一方是镇嵩军憨玉琨部。

在这场战争中,李云龙率部取得黑石关大捷,大败镇嵩军,憨玉琨兵败自杀,李云龙因此被人称为常胜将军。

而在这之前,镇嵩军首领刘镇华曾亲自率军前往战争前线督战,临走时将陕西军政大权交与原阎相文部下吴新田,镇嵩军在与国民二军战争中一败涂地,刘镇华逃至山西。

1925年7月,受陕西各界倒吴新田人士的邀请,国民军第二军李云龙部和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进入陕西,又大败吴新田主力,12月,李云龙被任命为陕西军务督办,掌管陕西军政。

与此同时,在这一年,直奉军阀联合攻击冯玉祥的国民军,河南军务督办兼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岳维峻由于战略失误,在山西、山东等地作战失利,在豫西,岳维峻部又遭到镇嵩军的攻击,尽管李云龙率部支援,但国民二军还是全军覆没,李云龙只得收拾残军,固守西安,两个月后,刘镇华率七万镇嵩军围困西安城,著名的二虎守长安事件拉开序幕。

二虎守长安

1926年4月17日,刘镇华率七万镇嵩军完成对西安城的三面包围,尽管在此之前,为避免战争,李云龙曾通电下野,辞去陕西军务督办一职,但刘镇华对陕西势在必得,西安一战不可避免。

此时,城内守军不到五千,对于是退是守,李云龙表示:“杨虎城来,我守。杨虎城不来,我走。”18日,杨虎城率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入城,李、杨合军一万人,但人数仍远不如城外镇嵩军。

西安城池坚固,不宜强攻,刘镇华认为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号称十万大军的镇嵩军对付城内一万守军,围城是最好的办法,5月15日,镇嵩军成功对西安城形成四面合围,只需待到城内粮草耗尽,西安不攻自破。

了解刘镇华想法的李云龙等人也不甘就此束手,5月19日,西安守将召开会议,决定取消国民军第二、第三军番号,部队统一称陕军,推举李云龙为陕军总司令,杨虎城、田玉洁为副总司令。

李云龙部防守西城、南城,杨虎城部防守东城、北城,卫定一部防守西关,部队上下一心,共同拒敌,并且通电全国,决心“坚守长安,誓歼嵩匪,完成国民革命”

在守城期间,李云龙与杨虎城共同住在广仁寺,平时形影不离,两人也互不称呼对方官职或姓名,因二人表字中都有一个虎字,因此互称“对点”。李、杨二人在守城中,往往亲临一线指挥,身先士卒,多次打退镇嵩军进攻。

虽然守城部队士气高涨,但面对数倍于己的镇嵩军,困难可想而知,随着围城日久,粮食、弹药短缺的问题越来越大,城内因饥饿而死的人也越来越多,为此,李云龙还将自己的坐骑杀掉以充军粮。

几个月的围城下来,城内早已经是满目苍痍,好在转机总算到来,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9月,之前因直奉军阀攻打国民军而被迫下野赴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在国共两党的邀请下,回到国内联络国民军旧部组成国民联军,并于9月17日在五原誓师,随后派军增援西安。

11月27日,西安解围,此时西安城已经被围困将近八个月,城内死伤无数,在解围后,人们在北新街空旷地上挖了一个大坑,将城内各处无人收埋的死难者数万具尸骨埋葬其中,并在上面修纪念馆,后有人写下挽联:“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

可见,尽管西安城没有落入刘镇华之手,但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其中的功与过又有谁人能评说?

晚年境遇

1927年初,国民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参加北伐,李云龙为第八路总司令,尽管冯玉祥担任过西北边防督办,但他并不能代表陕军,陕军与他的关系也只是依附与被依附而已,因此两者之间的矛盾也越发突出。

10月,陕军将领在三原县召开联席军事会议,要求陕人治陕,推举岳维峻为总司令,李云龙为渭河以南总指挥,以反对冯玉祥。

但是,陕军将领的联合没多久就被宋哲元各个击破,其后,李云龙又联合其他陕军将领发动讨冯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1928年12月,李云龙将部队交给部下第三师师长姜宏谟指挥,自己携家眷移居上海。

1930年,李云龙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师长,蒋介石命令其率部进攻湘鄂西苏区,但与共产党交好的李云龙拒不执行命令,这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他将李云龙部缩编为第三独立旅,后又让汤恩伯收编了该部。

自此,李云龙失去所有军队,离开军界,1935年,他回到家乡,修建了两所小学,到了第二年,正好是西安保卫战胜利十周年,杨虎城邀请李云龙前往西安叙旧,期间,杨虎城、张学良正密谋发动兵谏,李云龙也对此行为十分支持。

全面抗战时期,尽管李云龙无法再上战场杀敌,但是他也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前线,他将自己的子侄送往延安学习,号召国人奋勇抗日。

国共内战期间,李云龙积极与民主爱国人士接触,为民主和平奉献力量,1948年,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胡宗南成立陕西自卫总团,让李云龙做总司令,想借助李云龙在陕军中的影响力来攻打解放军,但是李云龙深明大义,称病推辞,拒绝赴任。

在陕西临潼解放之时,县长袁重华和自卫团长秦颂臣带数百人上了骊山,企图顽抗,李云龙写信劝说,这些人才下山投诚,临潼得以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李云龙作为民主人士参与国家事务,曾担任西安市第二、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1954年,李云龙在西安因病逝世,享年65岁。

怎么看待李云龙将军?

李云龙将军出身草莽,是个义士,这个义不仅仅是江湖义气,更是国家大义,在大是大非面前,李将军看得明分的清,尽管他过早的退出了军界,但观其所为,可称之为民国名将。

刘镇华:盘踞陕西八年的镇嵩军首领,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欢迎评论点赞关注!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