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慕文教,琉球最笃:琉球国赴华留学生的沉浮录

冲绳县,一个名义上归属于日本却不被日本当局正视的地区,总是因美国驻军和政策性忽略等问题闹出抗议政府的新闻,许多人不知道,其实冲绳是一个仅被日

向慕文教,琉球最笃:琉球国赴华留学生的沉浮录

冲绳县,一个名义上归属于日本却不被日本当局正视的地区,总是因美国驻军和政策性忽略等问题闹出抗议政府的新闻,许多人不知道,其实冲绳是一个仅被日本吸纳了一两百年的外来者。清末之前,那个分散在琉球群岛上的民族不叫冲绳,而叫琉球国,在中国治下做了数百年藩属岛国

与周边觉得自己受到中华文明压迫、对抗意识强烈的藩国不同,琉球是最虔诚的中国信徒。"向慕文教,琉球最笃",数百年间多批琉球居民以公私留学的方式赴华学习文教礼乐、技术生产,直到海权兴起,被列强的恶魔之手扼住咽喉。

四面楚歌的岛国,给自己找了个宗主国做靠山

琉球群岛围绕我国东海延展,西北有日本、韩国,东南有台湾,西南与上海、温州等沿海城市隔海相望,被称为万国之脊。在海权兴起之前,琉球作为重要的海上交通站,贸易发达,岛民分散在各个岛屿上,以渔、糖、米、甘薯、菠萝等为主要产业,早期有许多福建移民

处于这样一个特殊地理位置,琉球国自知危险环伺,需要靠山。14世纪朱元璋招谕搬到琉球,琉球中山王顺势而为,做了中国治下的藩属国,加入明朝进贡体系,获得强大的明朝庇佑。这种关系没有随中国改朝换代中断,一直维持到清庭列强围攻、自顾不暇。

待遇优厚的官派留学制,琉球的喜与忧

1372年,琉球国正式成为明朝藩属国,朱元璋感念他们勤修职、最恭顺,便特批琉球国的王公贵族到朝廷国子监进学,朝廷包学费、吃穿用度,专门为他们建造学堂、书房、宿舍,留学生享受七品官员待遇,来去有朝廷护送,每批人数限制在四人,知识学成后归国致用。

这种公派留学生当时被称为官生,可以说荣宠至极。这种留学制为琉球培养了精英,将中原已经文化和模式带给了琉球,对当地影响巨大。

官生名额最初专门供给琉球国的贵族或高官,后来明朝为方便琉球人来内地朝贡,从福建地区选派船只和船工下赐给他们,福建移民渐渐在琉球形成了一个群体,号称闽人三十六姓,聚居在那霸岗,取名久米村

一段时间内,官生都由这个村子垄断。这些人不仅传承了航海技术,还学会了汉家礼义、文学,在琉球大受重用,世代承袭大夫、通事等职务,在26批总计不到百人的官生中占到了58人之多,在琉球形成了一个庞大稳定的权利体,但这种权利垄断也引起了琉球当地人的不满,甚至包括琉球王

到了嘉庆时期,一位久米村的蔡姓官生主动向琉球王提出官生选拔制,官生名额不归属于久米村,而以儒学成绩为准。早有改革之意的国王欣然应允,但却引起了久米村一番大闹,无奈之下国王想到了开源的办法,向明朝廷申请给每名官生配一名副官生,8个名额中久米村人和士族各占一半。

明廷没有批准这项提议,但琉球王通过这个契机成功将4个名额拆分两半,分给了久米村和士族,实现了权利转移和分配。

为了学技能,琉球主动派来自费留学生

明清时期,中国的制度、文化、生产等方面都超前世界,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琉球向慕文教,谋求发展,朝廷的4个官生名额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于是一种自费留学的模式出现了。

这类留学生来华学习都是自费或半自费模式,没有官阶待遇,需要自行安排学习,但好处是人数不受限制,可以学习文化之外的生产技能,这类留学生被称为勤学生。有记录的勤学从清朝开始,以久米村人为主导,相对于不到百人的官生,勤学生数量相当大,单福建就有超过一千人。

勤学生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来的,大都有官商背景,随行使团登陆。中原朝廷会接待他们,偶尔也会给些赏赐,允许他们自由安排学习,算是给没有机会官派的人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些人虽然得不到中原朝廷的优待,但却能得到琉球政府的经济支持,学成回国后的发展前景很好,因此赴华勤学的人络绎不绝。

勤学生大都在福建拜师,学习文化礼教、风水天文、书画中医,也学习制糖、制漆、种植、火药、造桥等技术,有资料显示,一些勤学生曾反复赴华学习过两三次。这些人给琉球带回了大量实用技能,对琉球的生产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权崛起,列强横行,笃实的宗藩关系走向终结

琉球的赴华留学制绵延了五百多年,早已形成了一种笃实的文化纽带,将两地人联系在一起。

琉球国历代人都从中华文化与技术中受益,不仅保持了政治稳定和贸易繁荣,也发展了国内生产,改善了民生,为此琉球国王对于明清朝廷给予的恩惠和保护感念在心,勤于纳贡,两岸关系一直互敬有礼、和谐笃实。但随着海权崛起,处于咽喉要地的琉球陷入了危机,挣扎了数年之后到底落入虎视眈眈了多年的日本手中。

十九世纪后叶,日本势力逐渐强大,凭借海军优势胁迫琉球停止向清庭纳贡,1875年开始,琉球对清庭的勤学、官学都停滞了。日本吞并琉球之心昭然若揭,琉球人并不甘心国家就此沦落,依然心向中原,为此,当时的国王泰尚派遣自己的姐夫向德宏与官生林世功、蔡大鼎等人外逃求援。

这一行琉球人流落中原,四处奔走求助,呕心沥血努力了多年,但当时清朝内忧外患,南北战事不断,已经无暇他顾,只给了点口头安慰。

可叹志士有心无力,时局淹没谁从不心软,眼看祖国沦陷,遗民只剩泪尽胡尘里的绝望,最终林世功自刎衙门前殉国,蔡大鼎忧郁而终,其余人大部分回到故国,少部分融入了中国。

就在林世功等人在清庭求援时,日本正紧锣密鼓同化琉球,在当地大推文化清洗,将琉球士族吸纳到日本本土,向琉球民众推行日语,实行日式教化,宣传两地同源论。4年后,未等来援助的琉球国王和王室最终屈服于日本政府,赴东京受封,琉球藩更名冲绳县,琉球国就此亡国,成了日本治下的一个县。

中国之于琉球曾如山如林,数代的赴华留学生如一座桥梁,链接了两岸的文化与人情,实现了异域人民的互通共鸣。可惜世事多变,强大的帝国和绵长笃实的关系都没能经受住巨变的冲击,在工业崛起和全世界的权利转移大潮中分崩离析,再也没能回到从前。

始终未能融入日本、布满美国军事基地的冲绳如寄生于他人屋檐之下,百年疮痍后再次崛起的中国隔海望着曾经的藩国友邦、当下的戒备之地,只剩无奈又遗憾的叹息。

数代之前,也许还有冲绳人怀念当初有所向慕的家国岁月,亦或怨恨没能及时伸出援手的宗主国,而现在,一切随岁月淡化殆尽,只有当年留学生传播的文化和技术不朽,长长久久融在了当地生活里。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