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缉事厂”发展史:解密大明王朝神秘的情报和特务组织

朱元璋很讨厌宦官,从他设立了一套专门针对宦官的制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不许宦官识字、不许宦官看书、更不允许宦官在朝中任职。几千年的的历史经验

“西缉事厂”发展史:解密大明王朝神秘的情报和特务组织

朱元璋很讨厌宦官,从他设立了一套专门针对宦官的制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他不许宦官识字、不许宦官看书、更不允许宦官在朝中任职。

几千年的的历史经验告诉朱元璋,一个王朝如果让宦官参与政治,那么这个王朝肯定是要完蛋。

他把这些制度定为明朝的祖制,希望自己的子孙能世世代代地遵守下去。

天不遂人愿,老朱同志驾崩之前许下了很多美好的愿望,但风云变幻,时代发展之下,很多东西都和他当初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了。

例如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例如迁都,这都是朱元璋意料不到的。

他的子孙们不仅不把朱元璋留下的遗训放在眼里,反而反其道而行之,明宪宗朱见深就是这么一个人。

他一生之中做过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善待荆襄之地的流民、为忠臣于谦平冤昭雪等等。

而他做过的最引人注意,值得一提的一件事则是——他建立了“西厂”。

当然,建立西厂不是他处心积虑的结果,而是皇帝的偶然之举。

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

荆襄之地的流民刚刚安抚下来,川蜀之地的苗族人民又开始起义造反,面对接踵而至的乱局暴动,作为皇帝的朱见深心情很不好,但偏偏在此时,京城中又流传出了一则“妖狐夜行”的传闻。

传闻很刺激,很惊悚,很恐怖。

坊间疯传,在万岁山(今北京景山)附近出现了一只青面獠牙的妖狐,专门摄魂夺魄,四处害人。

放在今天,纯属无稽之谈,但在明代,出了一件这样的事情,那可算了不得了。

借封建迷信之事蛊惑百姓人心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妖狐案”让朱见深非常重视。

于是朱见深请来了当时大明捉妖捉鬼行业的大师李子龙。

得到朱见深召见的李子龙有了进入紫禁城中的机会,但这个擅长操弄阴阳鬼神的道士却志不在此,他在万岁山上鬼鬼祟祟,居然是要意图行刺朱见深,没想到被锦衣卫抓了个正着。

这场简陋的刺杀行动失败了,李子龙伏诛,但朱见深却紧张了起来。

他认为,外有民变起义,内有都市传说,现在连个道士都敢进宫行刺自己了。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身边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危险,而让自己陷入这种险境的原因则是因为自己常年居于深宫之内,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他不了解自己的臣下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也不知道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每天都有着什么样的一举一动。

朱见深慌了,他陷入到了一种被迫害妄想的情绪里,于是他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汪直。

汪直是个宦官,他不仅是朱见深的贴身内侍,还是御马监的掌印太监。(御马监一把手)

御马监虽然是养马放马的地方,但却是深宫中的“小朝廷”,它们饲养的马匹都是士兵们坐下的骠骑,所以他们和兵部共同管理兵权。

除了养马,他们还要管理草料场、皇家店铺、庄园等,所以还会和户部共同管理财政。

如果说我们熟知的司礼监是替皇帝办公的机要单位,是内宫十二监的头把交椅,那么御马监则是当仁不让的“二当家”。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怪现象就是,皇帝们历来多疑,皇亲贵族他不愿意相信,忠臣良将他不愿意相信,但却偏偏愿意相信一些看起来根本不靠谱的宦官。

汪直就是这样一个深得朱见深信任的宦官。

他让汪直从锦衣卫中选拔人手,乔装打扮成平民,四散到京城各处打探消息。

其实有什么好打探的呢?

朱见深算不上一个英明神武的好皇帝,但也绝对算不上一个昏君。

他在位的二十三年里,大明名臣良将云集,轻徭薄役,民生发展,社会趋于稳定。

除了偶有边疆作乱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故。

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没有人会在京城鼓弄风云,汪直自然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

但他不愿无功而返,只好捕风捉影,臆造了很多所谓的“可靠情报”报告给了朱见深。

这些情报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但却让此时惶惶不可终日的朱见深获得了很大藉慰。

他要求汪直把这项任务坚持做下去,但汪直却表示,几十人乔装打扮在京中闲逛,不成气候,咱们应该把这项任务规范化,专业化。

汪直想把这项任务做大、做强、想把“民营企业”变成“世界500强”。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心。

朱见深一拍脑门,觉得汪直说得有道理,西厂(全称为“西缉事厂”)便应运而生了。

有了部门,部门领导自然就是提出这个设想的汪直。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汪直除了御马监掌印太监之外,又多了一份西厂提督的工作。

西厂的办公室设置在灵济宫里(今北京西城区灵境胡同),第一批班底和人手主要是从锦衣卫中选拔出来的,然后再让这些选拔出来锦衣卫自行配备部下。

所以这里要给大家辟一个谣,那就是,西厂并不是全是宦官或者太监,只有首领提督,也就是西厂的一把手,才会由宦官担任。所以在西厂工作的人,有很多都是货真价实的纯爷们。

西厂成立了,这个单位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替朱见深在京城里四处打探消息。

但不久之后,汪直发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很安逸,也很安定,朝廷上的大臣们也很循规蹈矩,根本没有那么多可靠的情报奉献给皇帝,

第二、如果西厂仅仅是作为一个皇帝专用的情报搜集部门而存在的话,那么西厂将永远无法和那些可以把持朝政、手握重权的其它部门相提并论。

此时的大明朝廷之上,内阁是无比庞大而坚实的存在。

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虽然借着“胡惟庸案”彻底废除了宰相这个职位,但内阁的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内阁和六部一样,起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部门。

内阁的成员大多从朝臣中临时抽调,兼任内阁大学士的职务。

而内阁大学士,说白了就是皇帝的顾问和秘书,内阁首辅,就是这帮秘书的秘书长,或者说是这群顾问的首席。

太祖成祖皇帝文功武治,精明强干,内阁在明君治下,只能充当一个智囊团的角色,发挥不了实质性的作用。

但进入明朝中期,接班的皇帝们一个比一个完蛋,一没本事,二没能耐,三不勤奋。这就给了内阁很大的发挥空间,他们逐渐拥有了统领六部,替皇帝分忧解难乃至替皇帝全权做主的权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阁的存在替代了丞相的作用,而内阁首辅的权力,往往比丞相还要大。

于是我们就能见到这样一副独属于明朝的政治现象,那就是:内阁成员争权夺利,朝臣之间你争我斗,朝堂之下暗流汹涌,就连后宫势力和宦官势力也下场开撕。

谁都不想在这场声势浩大,持续时间日久的权力争夺战中落得下风,汪直统领的西厂也不想。

为了干出政绩,干出业绩,汪直开始办理各种大案要案。

他办案的方式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制造各类冤假错案。

普通百姓一言一语,西厂妄加推断,抓入大牢就是一顿毒打,屈打成招,或认谋逆、或认反贼、或认乱党。

朝廷大员随便开抓,也是一顿严刑逼供,无论你是忠臣还是清官,统统给你安上贪赃枉法的帽子。

之所以西厂能如此肆无忌惮,不外乎是因为西厂是由皇帝发起组建的。

他拥有凌驾于除皇权之外的所有权力的能力。

他可以不通知任何人,想抓谁就抓谁,想审谁就审谁。

办案、断案、定罪、问罪、杀人。任何一个流程,他们都可以私自决定而不必经过任何人的同意。

他们简直就是平民百姓和良善之辈的噩梦,是个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你说今天天气真好,我可以杀掉你。你打了个哈欠,我可以杀掉你。

你在街上走路,我可以杀掉你。你在家里睡觉,我可以杀掉你。

西厂可以用任何理由害死任何人。

说白了,为了让西厂看起来干了很多事,办了很多事,并且办好了很多事,为了让西厂在皇帝面前有存在感,汪直几乎是在拿人命给西厂铺路。

这是一条血淋淋的权力上升之路。

在汪直的统领下,短短一个月时间,西厂的发展和规模竟然超过了老牌的特务组织锦衣卫和东厂。

让我们对历史再做一下复盘。

锦衣卫的前身是宫中的御林军,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设立的特务组织。

到了永乐一朝,成祖皇帝觉得锦衣卫不太够用,又增设了一个新的特殊组织——东厂(全称“东缉事厂”)

从业务角度来说,锦衣卫、东厂、西厂三个单位的工作内容其实大同小异,但他们虽然干的活儿一样,却是各自独立的部门,由不同的人统领,也由不同势力的人控制。

锦衣卫侦查百姓和百官,东厂侦查百姓、百官和锦衣卫。

而西厂的业务范畴更广,负责侦查百姓、百官、锦衣卫和东厂。

西厂>东厂>锦衣卫。

但,好景不长。

因为大臣们不是待宰的羔羊。

如日中天的汪直手上沾满了无辜受戮的人的鲜血,这让饱受特务组织们欺压的文武百官们受不了。

他们联名上书,表示必须把西厂解散了,不然我们集体罢工,不干了。

朱见深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你们说解散,那就解散吧,于是大手一挥,西厂顷刻间分崩离析。

西厂消失了,朱见深感觉很孤单。

也许他天生是一个有被迫害妄想症的君王,没有西厂的日子里,他时常感觉到少了一些保护,而自己多了几分危险。

也正是因为他是个好说话的人,所以当有谄媚的臣子向皇帝建议恢复西厂的时候,他也想都没想,再次大手一挥,西厂又死灰复燃了。

汪直一波两折,实力不减,重新坐上了西厂提督的位置。

在我看来,汪直其人,在那个时代,聪明、阴狠、有城府、有气魄。

他的胆识和智慧,不亚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名臣。

他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几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除了他自己。

而他被自己打败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的势力太强了。

强到让锦衣卫和东厂汗颜,强到让文武百官畏惧,强到让天下人提起西厂和汪直的名字都会觉得深深的恐惧。

而我们的大明皇帝朱见深,同样对这个已经从自己身边成长起来的宦官有了深深的的担忧和提防。

皇帝不再信任汪直。

我们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一个臣子也好,将领也好,宦官也罢。

他能在这政治场上取得胜利,自己的因素很重要,但能决定他们命运的,是帝王。

因为皇帝才是权力的中心和底盘,没有皇帝,就没有政治。

皇帝信任你时,不管你在政治生涯中有什么样的对手,做过什么样的事情,你都可以平安无事,甚至步步高升。

当皇帝开始提防你的时候,你就算什么都不做,也是错的。

失去了朱见深庇佑的汪直很快在一场场权力争夺战中败下阵来,失魂落魄地离开北京,被贬到了南京。

这位曾经借着朱见深的宠妃万贵妃的权势一路扶摇直上,提领西厂,纵横政坛的大明权宦,黯然地走了。

而随着他的离去,风光一时的西厂再次崩塌,化为废墟。

一朝天子一朝臣,时代风云变幻,失败者很快就被遗忘,而历史舞台,又即将迎来新的宠儿。

正德年间,大明的统治者已经变成了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觉得前辈们留下来的东西,挺好用的,杀人越货都挺好使的,干嘛关了?

于是他重新组织起人手,又把西厂办了起来。

帝王看不见西厂犯下的滔天罪行,听不到百姓们的怨声载道,他只觉得这是一个对自己统治极为有利的工具。

但此时的西厂提督,已经从宦官汪直变成了宦官谷大用。

我们的小谷同志虽然提领西厂,但此时大明政坛的首脑人物却并不是他,而是一个叫刘瑾的宦官。

这位刘瑾同志和汪直同志一样,都是大明历史上SSR级别的官宦,在各自的时代把持朝政,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辉。

刘瑾虽然名义上是东西两厂的总指挥,但在他管理下的东厂和西厂却并不对付。

东厂和西厂从不合作,一见面就掐,相互攻陷,势同水火。

刘瑾很头痛,为了解决这种现状,他又自行建立一个名叫“内行厂”的特务机构。

这个机构那就是小母牛开门——牛到家了。

它不仅监察平民百官,同时还监察锦衣卫、东厂、西厂。

堪称大明特务界的扛把子和战斗机。

老百姓和文武百官更加水深火热了,到处都是锦衣卫,哪儿哪儿都是东西厂和内行厂的探子。

此时的西厂,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但让谷大用和刘瑾都想不到的是,这个已经存在了多年的特务组织,即将迎来自己最后的命运。

正德五年,公元1515年。

阳光猛烈,万物显形。

朱厚照下令撤销内行厂和西厂,至此,西厂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而之所以西厂被撤销,原因也很简单,权极一时的宦官刘瑾倒台了。

厂卫制度是宦官干政的产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西厂结束了自己的使命,而悠悠历史,将原本就神秘的“西缉事厂”又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本篇文章到此结束,我们下期见~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