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权谋算计,汤和的侥幸和胜利,只因他是朱元璋最好的朋友

元泰定三年,中原百姓在蒙古贵族的统治之下苦不堪言。没土地、没房子、没人权。简称“三没”。元朝贵族向来不爱种地,不爱发展农业经济,他们把从百姓

没有什么权谋算计,汤和的侥幸和胜利,只因他是朱元璋最好的朋友

元泰定三年,中原百姓在蒙古贵族的统治之下苦不堪言。

没土地、没房子、没人权。简称“三没”。

元朝贵族向来不爱种地,不爱发展农业经济,他们把从百姓手里抢来的大批土地进行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神奇操作,然后建设发展成为自己的专属度假区,用以狩猎和放牧。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我就是不让你种地,我就是要饿死你们这帮老百姓。

民以食为天,食从土中来。百姓们没了土地,真是基本常年在饿死的边缘徘徊。

汤和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的父母都是濠州钟离孤庄村(今天的安徽凤阳一带)的贫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小汤同志生下来实在是没有什么特点,如果非要说特点,那就是穷,特别穷。

因为贫穷,他交不到什么地主或者权贵之家的朋友,只能和跟他一样穷的同村老朱家的孩子做朋友。

老朱家孩子很多,其中有一个长相十分丑陋的,叫做朱重八。

你可能不认识朱重八这么一号人,但你一定听说过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的名字。“朱重八”就是朱元璋小时候的曾用名。

虽然同在贫穷落后的环境中长大,但汤和跟朱元璋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彼时的朱元璋只是个整天给地主放牛的穷小子,汤和虽然也只能靠给地主打工才能混口饭吃,但他从小就有着非凡的志向,从小就是孩子中的孩子王,最喜欢研究骑马、射箭一类的把式。

长大后的汤和身高七尺(2米以上),长的是英俊伟岸,一表人才。

元末,黎民百姓再也受不了元政府的黑暗统治,不反抗的命运就是被活活饿死,反抗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各地人民揭竿而起,组成起义军,反抗元朝统治。

这帮曾经纵横天下,连欧洲人都被他们按在地上一顿拳打脚踢的蒙古贵族们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人民群众反抗他们的原因,只是因为吃不上饭而已。

乱世出英豪,汤和从小心怀志向,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待在破旧的农庄?他二话不说,投奔了在濠州起义的郭子兴。

郭子兴是元末起义群雄中出来的比较早的一位,他占据濠州,并且还统御着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叫做“红巾军”。

有本事有能力的汤和,很快在这支军队里站稳了脚跟,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提拔为军队中的千户。(相当于今天的小排长)

自己在起义军里混出了名头,汤和没有忘记小时候的玩伴,他给朱元璋(即朱重八)写了一封密信,大致意思就是:我是汤和,我现在造反了,在起义军里混的挺好,你也过来跟我一起混吧,这儿待遇也不错,五险一金,四菜一汤,很有发展。

彼时的朱元璋还在寺庙里当和尚,他收到汤和的邀请之后,不动声色的把密信收了起来。

朱元璋犹豫了。

是的,这位建立起辉煌灿烂的大明政权的开国皇帝,最一开始,只是一个在面对造反邀请时都会害怕、都会紧张的人。

不是谁都有汤和那样义无反顾,豁得出去的气魄的,朱元璋在那时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在寺庙里当和尚,虽然辛苦,虽然平庸,但是却没有性命之虞,还能有一口饱饭吃。可一旦造反,就没有退路,因为造反如果被抓住,是杀头的罪。

再辉煌,再伟大的人物,都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再无情,再铁血的君王,都曾经有懦弱胆小的时刻。

命运没有给朱元璋选择的机会,因为有人偷看了他的这封密信,并且准备去举报他之后拿一笔赏钱。

没办法,朱元璋硬着头皮赴约了,他接受了汤和的邀请,成为了郭子兴起义军队伍中的一员。

没想到朱元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投身起义军,很快就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一路高升,成为了郭子兴的左膀右臂兼女婿。

一段时间的沉淀过后,朱元璋不仅在起义军中混的如鱼得水,甚至还成为了这支起义军实际上真正的统治者。

汤和没有因为自己先投身起义军,但身份和地位却被后来居上的朱元璋赶超而不满,相反的,他一直拿朱元璋当作自己很好的朋友。

他为自己的朋友能来参加起义军感到高兴,他也为朱元璋在起义军中越混越好感到开心。所以他不仅没有对朱元璋有什么情绪,反而自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开始忠心耿耿的辅佐朱元璋。

朱元璋开始灵活组排上王者,他攻打大洪山(湖北省中部)、攻克滁州城(安徽滁州)、拿下和州(安徽省马鞍山市),这一路的杀伐征战,战功硕硕,攻城拔寨,无所不克。但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参与战斗的起义军将领大都是郭子兴的旧部,或者四方来投奔的义士,他们性格迥然,极难管理,对朱元璋并不是特别的服从和尊重。

只有一位将领,虽然年纪比朱元璋还整整大了三岁,但却为朱元璋马首是瞻。

朱哥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朱哥让他吃饭,他绝不拉稀。

这个人就是汤和。

《明史·汤和传》:“流矢中左股,拔矢复斗。”

是因为汤和老实吗?是因为汤和怂吗?并不是,这位看似忠厚老实的将领曾经和敌人在战场上厮杀,大腿中箭之后徒手拔出,吭都不吭一声,然后继续作战。

他这样一个勇敢的人,之所以在此时就展示出了对朱元璋的顺从,是因为他早有远见的预料到,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日后必将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汤和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所参加并取得胜利的战役包括但不限于:

平定集庆。(今江苏南京)

攻取镇江。(今江苏镇江)

占领奔牛。(今常州奔牛镇)

奇袭吕城。(今丹阳吕城镇)

拿下金坛。(今常州金坛区)

最后,他以枢密院同佥(相当于今天的常州市委书记)身份驻守在了常州。

朱元璋很想带着这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汤和同志接着上路,谋取天下,但打下来的地盘总要有人看守,所以这个重任就交到了汤和的手上。

常州和当时另一位竞争天下的群雄张士诚的地盘相连接,小张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白天派兵来攻打, 晚上派探子来骚扰。

汤和表示:小张,你来多少人都不好使,有我汤和在,你进不了常州城。

天下没有第二个常州,人间也没有第二个汤和,这是汤和的豪情,也是他的壮志。

他说到做到,自始至终,张士诚也没踏进过常州城一步。不仅如此,汤和还主动出击,经常把张士诚手下的将领按在地上一顿拳打脚踢。

他不是一个乐享其成的守城者,相比防守,汤和更喜欢主动出击。

《明史·汤和传》:“飞礮伤左臂…创愈复往。”

没过多久,满载而归的朱元璋返回常州,调转炮头,开始了和竞争对手张士诚的战斗。在这场元末狠人的PK赛中,汤和依然表现出了他的勇猛,他身先士卒,大破敌军,在战斗中被敌方的火炮炸伤左臂,回南京养了几天伤之后,又火速奔赴战场。

不折不扣的说,汤和是位“视死如归”型的将领,他为朱元璋平定天下奉献出了自己所能奉献的所有力量。

张士诚很快游戏结束,领了便当,戏份杀青。汤和又成了讨伐朱元璋另外一位竞争对手方国珍的主力人物。

老方同志经营浙东地区多年,汤和以为他是个厉害的狠角色,没想到比张士诚还不禁打,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选择了投降。

在朱元璋拳打各地群雄,脚踢蒙古贵族,扫清了自己的所有障碍,即将建立大明帝国,成就一番霸业的前夜,汤和附送给了朱元璋一份礼物,他攻占延平(今福建南平),将朱元璋的心腹大患陈友定抓了个正着。

那个曾经在寺庙里畏畏缩缩的小老弟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原大地新一任的统治者,朱元璋成立明朝,廓清寰宇,一统天下。

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封赏这些曾经和自己并肩战斗的朋友们,而汤和,正是朱元璋的第一个朋友。

无论徐达多么的勇敢,常遇春多么的彪悍。无论李善长多么的稳重,无论刘基多么的有谋略。朱元璋仍然把汤和放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而当他想要封赏汤和时,汤和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这位从十几岁就投身军旅,杀伐征战的将军没有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享受俗世的功名和繁华,而是激流勇进,选择了替朱元璋进行北伐。

通过那些详实的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明朝虽然建立了,但是汤和却几乎没有一天在朝廷,在中央待过。

他每天都在打仗,他似乎想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战场。

他打逃窜的北元势力,打反叛的少数民族,打通敌的边关将士,朱元璋指哪儿,他打哪儿。

他甚至还曾经远赴浙江福建沿海,修筑起高高的城墙来抵御倭寇。

他是那个时代中,大明王朝最勤恳、最能干、最毫无怨言的“打工人”。

他的一生都将奉献给朱元璋,奉献给这个百年的大明帝国。

官职越来越高,俸禄越来越多,但汤和没有一天的时间是停下来享受的。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二十年,转眼间到了洪武二十一年。

朱元璋老了,比朱元璋还大三岁的汤和也老了。

老朱同志的毛病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喜欢杀功臣,一来是这帮一起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朋友们实在是不太厚道,封侯拜相之后就失去了当年的质朴,他们贪污腐败,欺压百姓,朱元璋的确想杀他们,但他们的死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二来,朱元璋杀功臣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他想要给未来登基小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留下一个安全的政治环境,那么这些功勋卓著的旧臣们就不得不除掉。

谁是功勋卓著的旧臣?汤和一定是。

但他放过了汤和,因为朱元璋什么也没和他说,他却主动的交出了兵权。

也许朱元璋是一个迷恋权力的人,他是帝王,他自然要对权力有着无比的执着。但汤和却一定是一个洒脱的人。

他们在一个下午在皇宫吃了一顿简单的饭,四下无人,他们只是微笑的看着彼此,一句话也没有说,一个字也没有讲,只在这种眼神的交汇里,就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和解。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从小玩到大,我们从有到无,你什么都不必说,我什么都明白。

翻看近几年来各大自媒体同行朋友们对汤和的研究,大家往往认为汤和是一个不露声色,城府很深的人,因为好像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朱元璋一场又一场的政治屠杀下侥幸逃脱。

其实不然,汤和什么计谋也没用过,朱元璋也什么计谋也没对汤和用过。

他们就是一对简简单单,却情深义重的朋友。

在汤和面前,朱元璋不是皇帝,而只是汤和从小玩到大,一路成长起来的挚交好友。

汤和给迷茫的朱元璋指明了道路,朱元璋没有忘记。

汤和在朱元璋尚且不成气候时,依然给予了他尊重和理解,朱元璋没有忘记。

昨日你不负我,今日我不负你。

朱元璋的一生中,有无数个朋友。刘伯温是他的朋友,他可以把刘伯温下毒害死,胡惟庸是他的朋友,他可以把胡惟庸下狱处死,因为这些朋友,都是“表面朋友”,唯有汤和,是朱元璋真真正正且唯一的朋友。

《明史·汤和传》:“赐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钞三千锭、彩币四十有副。”

汤和卸甲归田,返回安徽凤阳老家。朱元璋赏赐给他的财物,是他一生之中赏赐数目最多的一次。

朱元璋没有派锦衣卫去监视汤和,没有派居心不良的大臣去探望汤和。

而戎马一生的汤和,此时的身体早已经是千疮百孔。

晚年的汤和更加谨慎谦卑,国家大事,他从不妄议。身有巨财,却几乎全部都周济给了百姓。

他一生之中纳了一百多房小妾,人到晚年,他给予这些女人钱财,将她们通通遣散。

他是个好将军,也是个好臣子,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突然对这位好久不见的朋友突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思念,他下诏让汤和前来拜见自己,此时的汤和卧病在床,已经不能走动,只好卧在马车里赶来。

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相见。

朱元璋用手不停的抚摸着汤和的身体,和汤和聊着家乡变迁和过去的岁月。

汤和身体抱恙,已经到了不能讲话的地步,他听见朱元璋和他聊天,只好不停的磕头。

看着曾经的好友撑着摧枯拉朽的身体却还在一下一下给自己磕头,朱元璋流泪了。(有史可查,非我杜撰)

他把汤和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汤和却不敢把自己当做朋友。

因为自己早在成为帝王的那一刻,就已经失去了人世间所有的温情。

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狂魔,杀人不眨眼的大明恶魔,此时此刻,却为了一个老友留下了眼泪。

这不是老虎的眼泪,这是真诚的、真挚的泪水。

孤独的朱元璋明白,他即将失去他生命中最好的朋友,他即将失去那些曾经属于他和汤和的美好回忆。

他老了,他明白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像汤和一样,生命渐渐流逝。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然而这就是历史,残酷无情的历史,这历史充满血与泪的杀伐,也充满了数也数不清,理也理不明的情感。

一年之后,汤和病逝,葬于故乡。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本篇文章到此结束,原创不易,请各位大佬点点关注,留个评论,多谢~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