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何这么害怕毛主席?

自20世纪伊始,西方凭借先发工业优势在全世界所向披靡了百年,作为坚不可摧和文明先进的代名词笼罩在人类社会上空,威慑四方,大受朝觐,时至今日魔

西方为何这么害怕毛主席?

自20世纪伊始,西方凭借先发工业优势在全世界所向披靡了百年,作为坚不可摧和文明先进的代名词笼罩在人类社会上空,威慑四方,大受朝觐,时至今日魔力犹存。

如果说也曾有什么让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最辉煌的西方世界集体闻风丧胆、束手无策,“毛”这个字大概算一个。

“毛”,新中国的开创者,共产党的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大地上摧枯拉朽,回天再造,创造了新中国奇迹。

即便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四十多年,他指挥过的战争仍被西方当做军事艺术范本顶礼膜拜,他的著作仍在西方上层阶级暗自流传,其人仍有令西方军政界风声鹤唳、战战兢兢的遗威。

毛主席领导的是底层起家的政党和贫弱破败的东方国家,斗争的对象是在中国土地上作乱的残暴日寇、独裁蒋家和国内反动势力,缘何给了身处乱局之外的强大西方那么大的震撼,至今尤让他们这么害怕呢?

通过几个历史变局和关键事件,我们来看看毛主席威震西方的魔力到底从哪里来。

抗美援朝,打飞了怀念“大清”的列强联军

要说中国破除西方嚣张气焰的关键事件,莫过于抗美援朝一战。在此之前,中国对西方的印象还停留在列强几支舰队横扫大清水师,慈禧太后和皇帝吓得弃城出逃,屈辱割地赔款的阶段。

殖民者怀念动动手指就劫得数亿两白银、大量精美珍宝,占得最富裕的城市,肆意屠杀的痛快,被殖民的中国人则长期生活在历史阴影之下,被国际视为病夫,对洋人前倨后恭。没人相信当时的中国敢直接挑战西方权威,然而毛主席就这样做了。

1950年,朝韩开战,美国集结15国联军派出大量军舰、战机涌向朝鲜半岛支援韩国,并在台湾海峡部署兵力形成合围。帮助韩国夺回汉城后,狂妄的麦克阿瑟不顾中美苏三方制衡关系向三八线以北进攻。

在他的设想中,新中国政府不可能完全摆脱清政府那种软弱特性,绝不会主动与联军交锋,或者即便出兵也不可能是什么强敌。然而令西方国家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不信邪,为避免东海、南海危机连成一线,他火线组织数万兵力,以援助朝鲜为名直怼联合国军。

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军备极其简陋,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枪炮,战士们的衣食补给都供应不上,只有几十年抗战和内战积累下的军事经验和信仰领袖的一腔热血。反观联合军,装备精良,战备充沛,凭借军舰和军机优势完全掌握制空、制海权。

在这样一场降维战争中,联军一路炮火猛攻,中国志愿军阻击、围剿,灵活应变,一边修桥铺路一边对战,在雪地里冻成冰雕未退半步,给了联合国军极大震撼。

志愿军久战不衰,联军损失惨重,三星上将沃克在修筑防线时翻车摔死,美国称那是“军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被日本视为“五星天皇”的统帅麦克阿瑟被志愿军强力阻击,越战越怒,提出“向中国投原子弹”的昏招,最终落得被撤的下场,一战折尽风光。

鏖战三年后,这场大战终于落下帷幕,主战四方达成停战协议,朝美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但据统计,这场战争朝韩损伤总人数超过250万,中国伤亡39万上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伤亡57万,中国在步枪对大炮的绝对劣势下实现了相对胜利。

这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客为主,痛打西方,彻底洗刷了历史屈辱,找回了民族尊严,终结了在东方架几门大炮就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在国际上,中国也一战成名。

志愿军从令如流、舍生忘死的钢铁意志,毛主席运筹帷幄的智慧和万众归心的威望都令西方国家毛骨悚然。西方人第一次对“战神”这种词有了具象的理解,然而他们无法理解信仰的力量,将这种视死如归的忠诚视为王权归附。

在正式与中共接触前,美国甚至一度以为毛主席是皇帝式人物,但他们对毛主席的畏惧并不是从此时才开始的。

背靠美国又怎样,精兵良将的蒋家被毛主席挤到台湾一隅

事实上,早在抗美援朝与中国直接冲突之前,美国就对毛主席有诸多防备和忌惮,这种情结的一大根源就是蒋家。清政府垮台后,中国群雄割据,政治混乱,军阀频繁混战,委员长领导的国民党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实力来看,奉皖直三系军阀各自占地为王,养兵几十万,暗中与美日英等外部势力来往,委员长佣兵三四百万,从三十年代开始由美国支持。这些势力一边搜刮民脂民膏一边拿外部支援,军队装备精良,硬件极佳。

反观共产党,农民革命起家,占的是东北、陕北偏远地区,势力分散,多数时间都在躲避围追堵截、打游击,因为不拿民众针线的传统一直很穷,枪弹全靠战争缴获。

从外部角度来看,这是一只最穷、最弱、最不值一提的力量,然而毛主席就率领着这支不起眼的队伍打败了各大势力。

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前后打了22年,这期间,无论是蒋家政府还是日本,都从美国得到了大量支援,从先进军备到能源补给不一而足,背后是美国妄图间接掌控中国的美梦。

然而日军不受控制偷袭珍珠港,委员长数百万正规军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退守台湾,美国扶植的势力最终都被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赶出了中国。

蒋家退守台湾后,美国一再鼓动其反攻大陆,夺回政权,但当时以毛主席为首的领导班子已经以团结、吸收、改造的方式统一了全国上下各个阶层,整个中国呈现出空前团结,连撬个缝隙的机会都没有给他们留下。

事实上如果不是美国搅入朝鲜战争,共产党本计划在1951年解放台湾。朝战后这个计划搁置,台湾维持了自治,这也成了美国耗时耗力多年留在中国的唯一一根钉子。

在漫长的内外战争中,毛主席以超高的军事才能达成了全方位、超时空的以弱胜强,以超强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将一盘沙捏成了一块磐石,这一切都让美国在愤怒和敌对之余也对这个他们知之甚少的领导人生出了忌惮。

打中国主权的主意必挨打,老大哥也不行

建国后中国站队苏联阵营,苏联作为“老大哥”为中国提供援助,中共追随苏共思想路线。但这种关系没有发展成跟班模式,而渐渐演变成了对等交锋,甚至在几十年后实现了地位互换。

中国抵住了苏联的思想侵蚀和军事威慑,保持了完整的主权独立,从当下来看,这是关乎到国家前程与民族未来的无价财富,打下这个基础的就是毛主席。

1953年斯大林离世,继任的赫鲁晓夫为了巩固政治势力展开对华工业援助,数亿贷款和156个工业项目落地中国。但赫鲁晓夫调整了原有的政治纲领,走上修正主义道路。中共没有追随他的脚步,坚持自己的发展路线。因理念冲突,两国高层开始围绕战略路线博弈。

1958年,毛主席要求苏联提供核武器,苏联要求在中国领土设苏控军事长波电台,在中国海域合建舰队作回报。当时中国急切需要自保的武器,但毛主席没有被眼前利益冲昏头脑,认为电台、军舰中国都无力掌控,有被苏联军事控制的风险,合作最终没有达成。

1960年,中苏双方的路线冲突从口头论战转移到现实合作上——为惩治一直不服“管制”中共,苏联突然撤回所有援华专家,撕毁经济合作协议,导致中国刚刚起步的工业陷入瘫痪,中苏陷入政治交恶。

中国进入十年动荡后,中苏外交彻底停滞。1967年H卫兵冲击苏联大使馆,第二年,苏联向新疆边境大量增兵,并在蒙古与中国边界驻军,两国对峙过程中触发了珍宝岛和铁列克提战争

当时苏联拥核,日本广岛、长崎的惨景历历在目,国内军官担心苏联向中国发射核武器,连夜开会讨论。

他们认为一旦苏联对中国动用核武器,中国应以浓缩铀回击,但毛主席却提出了更大胆的计划——向边境增兵,如果苏联动核,造成国内环境污染,不必用浓缩铀回击,直接发动部队进攻苏联,占领他们的领土,全民搬到他们的土地上生活。

这个鸠占鹊巢的计划堪称绝妙,大量军队被调往北境,给苏联造成了巨大压力,不得不一直向边境增兵。

这种情形给了国际社会一种错觉,认为两国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但中苏高层借着胡志明去世的时机秘密会面,局势反而缓解了。之后两国的的矛盾主要围绕思想路线和经济合作,没有再发生大的军事冲突。

当时的苏联在亚欧大陆一路高歌猛进地扩张,收编了大量发展中国家,却偏偏被中国顶住了。经济腐蚀、军事渗透、思想控制,美苏凭这些惯用手段搅乱或霸占了世界上所有重要国家的主权,只有中国没有掉进陷阱。

毛主席清醒独立的意识和高远的军事韬略对于西方世界而言犹如长矛与盾牌合体,无论阴谋、阳谋都无法战胜,让全盛时期的美国和苏联都吃了瘪,令西方生畏是理所当然的。

极致的外交艺术和人格魅力赢得美国领导人的顶礼膜拜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两年,美国又搅入越战。如果说朝鲜战争美国还可以假装自己没输,拉锯20年的越战美国却输得扎扎实实,几乎动摇了自己的根基。

越南战争打响后,毛主席敬告美国不要越过17度线。朝鲜战争的惨痛经历让美国诚惶诚恐,为了不惹恼中国只能在线外徘徊,打得畏首畏尾。越南人凭借地理和环境优势打游击,战事拖得格外长,美国损耗极大,还受到国内外口诛笔伐,拖到70年代已经陷入困境。

当时中国与苏联已经交恶,为了平衡国际力量,深陷战争泥潭的美国决定拉拢中国,于是有了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带头与中国建交。

这个过程中,强大傲慢的美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对毛主席、周总理近乎谦卑阿谀。美国领导人的折服态度除了时事所迫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毛主席超凡的外交艺术。

尼克松访华之前的形势压制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后,《中美联合公报》这样报道:悉知美国总统尼克松有意访华,我们向其发出邀请。中国在官方层面上将自己打造成了被动角色,即美国来拉拢我,占下一波主动权。

美国总统身份尊贵,要求入境后乘坐美国防弹车,毛主席直接回复:“来中国坐中国车,怕死别来啊。”尼克松只能被动入乡随俗。美国还希望直播尼克松访华,当时中国没有电视直播系统,美国表示可以送,本意压低中国抬高自己,为会谈抢上风。

结果毛主席拒绝赠送,命人专程去美国买,美国人抬价刁难,主席指示他们多少钱都买回来,但回头就要求美国出转播租金,价格就定买系统的钱数,又把钱套了回来。

尼克松正式来访之前,美国国安副助理黑格先来传话:苏联会继续包围中国,美国担心中国无法应对,准备帮助中国维持独立,希望中国以加强尼克松总统的世界领袖形象做回报。大意就是你给点面子,表示臣服,我们就帮你对付苏联。

毛主席听后驳道:包围中国?还要他们来救,那怎么得了!顶回去!最多他不来,不来就不来,22年没来,大不了再等22年,尼克松不来还有土克松、砖克松。当然外交上不能这样随便,回复大意:

任何国家都不能依靠外力维护独立和生存,否则只能成为殖民地。鼓励、颠覆、包围中国的阴谋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一个人的形象取决于行动,美方希望通过访问来加强总统的领袖形象让我们难以理解,我们也不觉得有自封的领袖。

把黑格顶得如鲠在喉,赶紧解释。毛主席不卑不亢,见招拆招,美国使出的手段要么被直接怼回去,要么反坑了自己,未能在会谈之前占到上风。

会谈期间的魅力征服

尼克松为了这次会面专程练了很久筷子,落地北京后被送去吃饭,饭后就接到了毛主席的会见邀请,地点在毛主席书房。这与尼克松的想象完全不搭,他甚至产生了被慢待的愤怒。

然而见面之后他就理解了基辛格劝他不必生气的缘由——毛主席一点架子和官腔都没有,衣着朴素得像个普通老人,堂堂领袖门前只有四人站岗。

尼克松在回忆录里这样写:这里没有爱丽舍宫的辉煌,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威严,只有满书房顶到天花板的书,几欲将我压垮,我知道那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从这番回忆来看,他诚然被主席的简素和文化征服了。

双方相见后,毛主席亲切地跟尼克松握了一分钟手,消除了他之前的种种情绪。尼克松开门见山表示想谈论两国联手对抗苏联的问题,毛主席说,那些小问题你跟周总理谈,我们只谈哲学。

之后的一小时十五分,这位美国总统进入了“听不懂”模式,主席的每句话背后都藏着一层又一层深意,西方人的思维根本无法即时领会要领,很多都是他们事后才揣度出来的。

对于跟主席的会谈,尼克松这样记录:毛举止随便,说话简略,语平气和,头脑似乎随时都在思考成沓的问题,不善雄辩,但说重要观点时语惊四座。他的风采、睿智折服了我,那双眼睛似乎把我看透了,我像个犯错误的小学生面对严厉的老师,半句假话都不敢说。

这场单方面压制的会谈末尾,尼克松恭敬地问:主席您有什么爱好吗?毛主席回答:“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爱好。”分别时,尼克松主动掺着主席寒暄,给他鞠了一躬才告辞。

领导人洽谈后,双方官员签署了公报草案,但随后基辛格又表示想改公报内容。这是大事,周总理的请示电话打给了毛主席,毛主席表示:“他是第一个访华的美国总统,可以适当照顾,但台湾有关条款不能动,动一个字直接让他空手回去!”周总理担心这么强硬搅黄协议,主席安慰他:“别担心,美国比我们还需要这份公报。”就这样,中国守住了台湾底线。

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和高超智慧被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写进书籍,反复称赞,仿佛被镀了金边,在西方世界建起了一种超然的威信。

一生奉献给人民和国家,生死坦然

尼克松和基辛格最后一次见毛主席时,自觉时日无多的主席跟他们开玩笑说:“我要去见马克思了,用你们的话来说,要去见上帝了。”

尼克松逢迎道:“您不会很快去见上帝的,天堂太小,无法同时容纳您和上帝。”主席继续开玩笑回道:“我什么时候见上帝是中国的事,你们这是干涉中国内政哦!”

主席去世前一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福特访华,临行前客套地邀请主席到美国访问,他听说过主席70岁还游长江,表示自己虽然不会游泳,但很想陪他到密西西比河游一圈,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荣幸。

毛主席回到:“你没这个荣幸了,因为我已经接到了马克思的请柬。再说,台湾大使还在那,我怎么去?”即便在最后的时光里,主席依旧不忘反复点拨美国,幽默中带着强硬。

他明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给他们幽默和礼貌是中国的礼数和个人情结,给他们强硬是领导人的职责。就在第二年,一代伟人溘然长逝,留给世界一个解不尽的传奇。

如今,西点军校里仍一年年重复毛主席在长征、抗战、内战、朝战、越战里的种种战略、战术,将他的军事才能与孙子相提并论,将他的个人魅力与戴高乐并举。

但他们学到的永远只有皮毛,始终参不透他天外飞仙般的智慧,也到达不了他溶于人民又高于人民的思想境界。西方世界有人这样评价毛主席:他本可以像皇帝一样生活,但他没有,反而过得极其简朴,甚至连个中产阶级老人都不如。

毛主席的一生就是这样,违逆了所有西方世界的规律,跳出了他们设下的所有陷阱,甚至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们,他将整个时代和人类的脉络握在手中。

西方感受到了他的强大,但无法理解他,无法模仿他,也永远战胜不了他,他们无法不畏惧。拥有这样一位领袖,是中国的大幸,也是中国人的大幸,当下搅如国际乱局的中国急需从他身上学得几分对外智慧。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