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贝茨:难忘的一次中国行,让我意识到这个古老的国家改变了

东方,神秘的东方。对于欧洲人来说,东方永远都是一个神秘而充满异域风情的圣地。在他们的幻想中,东方是一片河里流着蜂蜜,屋顶都是黄金的富饶土地,

麦克·贝茨:难忘的一次中国行,让我意识到这个古老的国家改变了

东方,神秘的东方。对于欧洲人来说,东方永远都是一个神秘而充满异域风情的圣地。在他们的幻想中,东方是一片河里流着蜂蜜,屋顶都是黄金的富饶土地,值得他们为之赌上生命。而那悠悠驼铃送来的丝绸和茶叶,更是让他们的冒险家对这片异域充满好奇。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无数人朝着东方进发。

而到了近代,中国也成为了西方冒险家的乐园,不管是传教士还是记者,都试图来到这里,挖掘古老东方的秘密。

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外国朋友,曾经的斯诺就曾突破层层封锁,深入红区,在这里他找到了“古老的东方魅力”。而在之后,又有无数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们一点点记录下了这个古老国家的重生和改变。

如果说爱德华·斯诺见证了中国的新生,那么,麦克·贝茨勋爵就是见证了这个古老国家的改变。在从北京到南京的步行结束之后,麦克·贝茨在解读中国工作室以“中国道路与前景”为主题中演讲中动情地说:“中国的发展真是太了不起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很了不起的。”

正如同斯诺不惧生死亲自前往陕西一样,麦克·贝茨勋爵也是用他的双腿和双眼,亲自见证了中国的变化,并讲述了出来。

一、结缘中国

麦克·贝茨生于英国纽卡斯尔,是一个标准的盎格鲁萨克逊人,虽然我们对他的出身并不明确,可一般能够走上仕途的英国政客都有着背景深厚的家族或富有的银行账户。麦克·贝茨选择了从政,并且仕途坦荡,他在1992年便被选为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在1994年到1997年担任财政次长等职务。

在2008年被授予了终身勋爵并进入了英国国会上议院,而到了2015年,伴随着英国保守党的大胜。麦克·贝茨再一次被任命重任,这一次也成为了他仕途最顶点,那就是成为英国内政部国务大臣及英国枢密院顾问官。

麦克·贝茨的人生是一部英国政治的上升史,年轻时候的他为了能够成为他眼中的“议院议员,部门部长等等那样优秀的成功人士”而不断努力,一直到2015年,他的人生都是为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付出,他的目光没有离开过白金汉宫。

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位英国政客会和遥远的中国扯上关系。可能对他来说,中国仅仅是他处理过的政府公文的存在,而他的休息也非常带有纽卡斯尔的味道,那就是看纽卡斯尔联队的足球赛,看英国人拍的电影。他从未登上过黄色的大地,也完全想不到自己会和中国有任何关系。

随着年龄增加与仕途走到了顶点,他逐渐认识到自己所要追求的不仅仅应该是权势的大小,而是应该去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他希望做一些慈善事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但他没有选择开办一个“麦克·贝茨慈善基金”或者是单纯在电视台上号召大家捐款,那不过是欺骗自己的小把戏,作为一个实干家,麦克·贝茨选择亲自去用双脚行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亲身了解苦难,并通过自己的所见去思考去号召人们帮助受苦的人们。

年过半百的他开始了自己的徒步行走,2011年为宣传世界和平及奥运休战,他从希腊奥林匹克村出发,用时三百天走到英国伦敦,完成了一次世界瞩目的创举。

紧跟着在2013年,他为了给身处战乱的叙利亚儿童筹集善款,单人徒步828公里,他用身体力行给所有人讲解叙利亚的苦难,如此的真情实感没有任何欺瞒,他的所作所为并非是假借慈善之名中饱私囊,而是确确实实想要帮助给人们带来帮助和支持。而正是这种高贵无私的慈善之心,让他和遥远的东方有了第一次碰撞。

在一次慈善家宴上,他认识了来自浙江杭州的姑娘李雪琳,李雪琳是一位标准的中国姑娘,她只身一人在英国闯荡,坚强乐观积极的她此刻已经在英国闯出了一番名声,更是得到了英国华人的赞许。

而她的热心也并非只对自己的同胞,她也一样对世界各地的苦难者抱有同情。正是因为如此,两人才得以在慈善晚宴上见面。据麦克·贝茨本人所说,李雪琳的热情和从容深深地征服了他。

两颗一样热情的心碰撞在了一起,带给麦克·贝茨的不仅仅只有一个恩爱的妻子,还有来自遥远东方的邀请。古老而遥远的东方国家因为血缘向他递出了邀请函。而这位精通经济学和政治的政客,将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二、古老新生

中国经济发展对很多外国人来说是一个奇迹,一个和他们在文化、政治、地理条件完全不同的国家,能够探索出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并且蓬勃发展,对于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地西方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麦克·贝茨也是一样,而他没有选择照本宣科,而是顶着炎炎烈日,用自己的双脚探索了中国大地,在这里,他就和爱德华·斯诺一样,找到了“古老东方的魅力”,破解了中国的发展密码。

他在演讲中说出了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是一个结合古老和现代最为优秀的国家。中国文化的根源之中没有断层,儒学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他这样评价孔子:“不懂孔子,也就不懂中国”。而在孔子的故乡山东,他看到了让他震惊的一幕。

那是一个山沟中的乡村,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闭塞乡村,这里的人从这里生在这里死,只有一个老兵曾经参加过解放济南的战斗离开过村子,现在他已经九十五岁高龄,再一次回到了这个村子。怎么看这里都是一个与现代完全脱节的地方,而麦克·贝茨也成为了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外国人。

麦克·贝茨非常兴奋,他想要和这里的人合影留念,他担心这些人可能没有照过相,更别提用智能手机拍照了。他希望自己的妻子解释一下什么是照相。然而,就在他妻子用手机拍照完之后,村子里面的人纷纷拿出自己的手机要加微信看照片,这其中还包括那个九十五岁的老兵。

这件事让麦克·贝茨极为震惊,他在演讲中笑着说“这是古代和现代的完美勾勒,新旧事物共存于中国。”也正是因为如此,儒家文化才能在中国流传至今,而儒家文化的关键就在于对他人的礼、对家人的孝悌以及对国家的奉献。

正是因为“为国为民”在我们脑中根治已久,国外的极端自由主义思想才没有同化我们,一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才能够团结一心,稳定和平。而也让麦克·贝茨赞赏的就是中国对未来的投资,他认为中国的广场是最为奇妙的,有很多老人和孩子,而国外的广场“和酒精与酒吧有关,老年人和孩子不会去那边”。

而中国对孩子的重视超出了别人的想象,他很震惊于中国人对于教育的投资,“中国的人均GDP在世界第七十二位,可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国际教育成果排行榜上,中国上海的学生稳居榜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

“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占世界各个大学留学生数量的三分之二。有17000名美国学生来英国留学,有19000名印度学生来英国留学,而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是90000人。”麦克·贝茨和我们都深知对未来投资的重要性,从过去我们就喊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刚刚建国的时候,哪怕只有初中学历都是人中翘楚。

而现在,我们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大学毕业生,每个人都是储备的工程师,随着科技发展,传统手工劳动力注定被机器和人工智能取代,而到那时,靠着人力密集工业发展的国家将彻底崩溃,而拥有接受过优秀教育的中国将完成工业升级,完美过渡到下次工业革命。

而最让麦克·贝茨欣赏的,应该是中国人对劳动的热爱和乐观的精神,他讲了他和一个清洁道路的老人的对话,他问这位老人,清扫道路有多少收入,老人说没有,但是他愿意去劳动,劳动是一件好事。这让麦克·贝茨非常有共情,他感慨道:“当我走过城镇和村庄,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能看到人们在劳动,但他们往往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劳动。”

除此之外,中国整体氛围积极向上,这非常重要,如果年轻人没有目标,整个国家就会陷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停滞。而中国能够在劳动中保持乐观,能够积极向上去改变去发展,这才是中国经济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

传统的家国观念与平和的思想、对未来的重视和对劳动的尊重,乐观积极的年轻人,这也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这个古老的国家变得年轻而积极,却保持了一贯的和平与友善。

这一路行走下来,麦克·贝茨对中国充满了热情,他这样说:

“我的热情,我对繁荣、对全球增长以及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热情。我敢肯定我们都有这样的热情。另一个是对和平的热情。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的显著增长是通过和平与繁荣实现的。希望你们实现长期和平与持续繁荣,与世界共享和平繁荣。”

三、何为新生

相信对于麦克·贝茨来说,中国乡村的变化并不是“创举”而是“新生”。因为中国并没有彻底放弃自己的文化,中国的乡村仍旧生活在五千年来一直生活的土地上,中国的乡音依旧是五千年流传的音调,中国的习俗仍旧是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禁忌。

中国没有和英国当年一样,强迫农民进城工作,没有和印度巴西一样将乡村弃之不顾。而是选择了用现代的工业和标准,将古老的中国乡村一步步和现代结合在了一起,让他们保持了中国绵长历史的同时搭上了飞速发展的列车。这是古老文明的新生,而并非是一个新文明的诞生。中国不管发展到何时,都永远无法割舍自己的传统和文化。

正如同麦克·贝茨所说,中国的文化是一大瑰宝,值得人去好好品鉴。意识形态会带来隔阂和敌视,可是文化不会。英国和世界都应该好好看看中国的文化和现在,去接纳新生的中国。当麦克·贝茨来到中欧列车的起点站义乌的时候,他眼中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列车车厢,而是新生中国去联络全世界的血管。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