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反思——丑陋的缅甸人
作为东南亚与南亚的走廊,缅甸这个国家相对闭塞,保留着较为传统的风貌。如果说中国、越南、日韩这样开放度高、热衷发展工业的国家像强硬的男性,缅甸
作为东南亚与南亚的走廊,缅甸这个国家相对闭塞,保留着较为传统的风貌。如果说中国、越南、日韩这样开放度高、热衷发展工业的国家像强硬的男性,缅甸则被许多人比喻为神秘女性。
大多数人对缅甸的印象都从新闻或旅游宣传页里得来,要么觉得这个国家毒贩猖獗,种族矛盾尖锐,要么知道其遍布上千座精美寺庙,消费不高,人民善良热情。然而现实中的缅甸却既不那么血腥暴力也不那么美轮美奂,而是一个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近乎“冻住”的国家。
拥有良好基础却在几十年内耗与制裁之下混成了地区最穷国家,缅甸可谓“败家”的典型,可怕的是它又“佛”得天赋异禀,大多数缅甸人对国家的落后和周边的崛起毫不为意,依旧得过且过。
当然也有少数清醒的缅甸人进行了反思,最后发现让社会陷入停滞、对外部挤压毫无招架之力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个——丑陋的“自己”。
缅甸人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
近年来,中国前往缅甸投资兴业的人不少,给缅甸社会原有的劳动体系带来了一些冲击,引得一部分缅甸人对中国人不满,但截然不同的劳作方式也让缅甸人的弱点完全暴露了出来。
为此一位名叫觉殷敏的缅甸知名作家专门撰文批驳缅甸人的恶习,虽然在缅甸人看来有自揭短之嫌,但其论述不可谓不客观。通过缅甸人的视角了解缅甸人,就会知道他们为什么到了需要批判的地步。
“中国的劳工进入缅甸,缅甸人因为他们抢走了自己的饭碗而不满,但我们也需要自我检讨一下。
中国工人早上6点上班,工作时不会偷懒、聊天、怠工,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所以拿到的工资比缅甸人的多得多。缅甸工人则9点才上班,工作之前还要磨洋工,等到开工差不多就10点了,干起活来磨磨蹭蹭。之后还要吃午饭、喝甜茶、睡午觉,一天下来工作时间很短。”
“缅甸工人收工时雇主都必须盯着,因为他们会随手顺走些东西。有些木匠拿雇主家的木料回家当柴觉得理所当然,很多缅甸工人在工作时无故旷工、逃工。
有的包工头同时接好几家的活儿,结果每个雇主都见不到工人,活也干不好。建房的人家十有八九都跟工人有过矛盾,从没有圆满和气就完成合作的。”
这些描绘刻画了这个民族更为真实、具象的一面,通过那些讽刺的细枝末节,我们一起纠察缅甸人丑陋的恶习。
第一、懒惰散漫
缅甸是个佛教国家,全国85%的人口信仰佛教,风俗习惯都与宗教密不可分。
他们的教义与印度教类似——修来生,认为今生过得不好是因为上辈子没积下福报,现在积的福报是为来生。这种观念导致缅甸人对生活很“佛”,对金钱没什么执著欲求,工作状态就是觉殷敏描绘得那样懒散。
缅甸坊间流传这样的俗语:“今天钱今天花”,“不想明天”,当地人自己也开玩笑说,缅甸人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是用脚踢踢床头米袋,如果有半袋米就会接着睡,如果不够今天吃就起来去干活。
缅甸人自己觉得悠哉,但与缅甸工人打交道的雇主却欣赏不来。凡在缅甸开厂的人都会抱怨一个问题——缅甸人太懒散了,工作毫无效率。如果以勤劳的中国工人为量尺,三个缅甸工人顶不了一个中国工人,男性尤其散漫。
在缅甸,斋戒日是没有人上工的,给奖金也不去。如果赶上庙会和球赛,缅甸工人会不约而同旷工,雇主游说、威逼都没用。这种氛围弥散在整个缅甸社会里,细去看你会发现大街小巷里的缅甸工人永远不慌不忙,优哉游哉。
一位在缅甸做上生意的台湾商人这样总结缅甸人与其他国家人的区别:与中国人、越南人热情和执著于赚钱不同,缅甸人对涨薪、攒钱都不感兴趣。在中国和越南,给钱就可以让工人加班赶工,但在缅甸给多少钱都激励不了工人,他们该休息就休息。
懒惰散漫是缅甸人的特性,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各国互不来往时不觉得有什么,但当国际社会高度互联互通,商业往来越来越频繁时,这种懒惰的弊端就凸显出来,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掉入懒惰就不赚钱,没钱就落后,落后就闭塞,闭塞就可以继续懒惰这种恶性循环陷阱的缅甸人,生活注定难有改善。
二、毫无契约精神
缅甸社会的体系化、规范化程度较低,与发达的国家相比相当无序,合作基本靠人的诚信维持,签署合同、条约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约束力,保证金之类的更是形同虚设。大多数缅甸人都是干一天活拿一天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契约精神。
这一点在当地经商的人感触最深,招工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天招了10个人,第二天只有5个人来上工,干了一两天,忽然人又跑了两三个。
即便他们已经提前拿了补助,甚至以各种理由从老板手里预支了薪水,也会突然玩儿消失,还会互相撺掇一起离职,搞得雇主人财两失,为招人挠破头。
有经验的老板在招聘时大都会多招一部分,以防后期逃工太多,影响进度。预支薪水或者借钱,老板们大都是只借小额,做好工人拿了钱就不见踪影的准备。招工时,他们不太招成群结伴一起应聘的缅甸工人,因为招来后他们也会成群结伴突然离职。
工程和生产是有进度要求的,在一般国家,老板跟工人说干不完要赔违约金的话,多少都会有点效果,但缅甸人不管这些,领到工资转身就去消费,旷工导致停产停工也不管。如果老板要罚款,他们可能还会集体罢工。
其实整个缅甸社会都充斥着这种原始的无序,缅甸以“拽”计量,一拽为3.35斤,买东西有时就按“个”,2018年政府的大米总会才将计量单位统一改为“吨”。
缅甸虽然男女平等方面做得很好,但在结婚方面很开放。恋人往往同居两三年才结婚,期间不合适就分开找下家。
因为缅甸男女比例将近1:6,严重失调,就产生了一夫多妻的现象,一些男性同时有五六个妻子。而缅甸政府并没有设置统一的结婚证,男女到当地开证明就算结婚。允许多妻有没有文书和法律限制,导致一些在外工作的人常常伴侣。
缅甸没有形成完整、细致的社会体系和秩序,主要依靠宗教信仰来平衡和支撑,民众相对平和,但缺乏契约精神和约束效应对投资者来说相当头疼,多年间一直不受外资看好,这也成为其难以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狡猾贪便宜
因为笃信佛教,国家开放度不高,缅甸社会没有受到资本的侵蚀和冲击,民众保持着善良、淳朴、知足的本性,但他们也同时兼有狡猾、贪便宜的恶习。觉殷敏在文章中批判缅甸工人拿雇主的东西,其实只是现象中的冰山一角。
缅甸工人向雇主预支工资或借钱时会找出各种花样借口,比如“亲戚生病”,“需要交租金”等等,随口乱编。
有些外企在缅甸招工后会先给工人发放一些补偿金,但领完钱的缅甸工人会赖上公司,反复要钱,将公司当提款机一样讹诈,一些公司为了维护声誉、息事宁人只能吃哑巴亏。
如果说工人没有受过教育,素质比较低还算正常,大学生也如此就足以说明民族性了。缅甸政府给贫困大学生设立了助学金,有一次因为登记出错,三名学生领了两次助学金,主办方发现后要求学生归还款项,学校就找到了这三个人。
当时奖学金刚刚发完两天,学生却表示钱已经花了,借口是拿去交书费和住宿费,但那两天其实刚好是周末,学校根本没有办公。被拆穿了谎言他们也不羞愧,表示两个月之内会把钱还回来,实际上却拖拖拉拉,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只好追着要,很久才全数追回。
很多去缅甸旅游的人也都对此很有感触,缅甸正规出租不多,流行一种叫突突的小车,游客经常遭到突突车司机讹诈,强买强卖,几百米被宰几千缅元(1人民币约为205缅元),付整钱找不回零的情况屡见不鲜。
司机们的借口也都非常直白无耻——没零钱,找不开,然后就理所当然收着两倍钱走掉。
缅甸人没有长远规划,不存钱,遇大事不以为意,遇小利锱铢必较,以各种办法贪一时便宜。这种个性透露着一种文明未开化的野蛮,着实令人生厌。一些游客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一些投资者和企业对缅甸无甚好感,都与缅甸人的狡猾贪心不无相关。
缅甸像一颗遗珠,在翻涌的国际大势里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和节奏,一点也不急于追赶时代,也无意改变自己的种种恶习,自有一番自己的“岁月静好”。
然而劣性不能做国家的铠甲和根基,只能将一个社会推向悬崖。在外部世界不断加速的情况下,缅甸的岁月能静好到什么时候呢?
贫困的缅甸没有产业基础,没有经济基础,没有政治稳定和外交牌,除了地理位置几乎毫无优势,想在国际大局中分一杯残羹只能凭借廉价劳力,然而缅甸人的恶习将这个优势也抹杀了。
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开始大量取代低端岗位时,缅甸最后的出路也将被彻底堵死。那时的缅甸,大概难逃成为“博物馆”的命运。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