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手握重兵的白崇禧,为何袖手旁观,与老蒋唱反调?

若是以‘一战定江山’来彰显一场战斗的重要性,那么,担得起这个名头的战争中,定有淮海战役的一席之地,原因无它,1948年10月在国共两党之间所

淮海战役中,手握重兵的白崇禧,为何袖手旁观,与老蒋唱反调?

若是以‘一战定江山’来彰显一场战斗的重要性,那么,担得起这个名头的战争中,定有淮海战役的一席之地,原因无它,1948年10月在国共两党之间所发生的的这一场淮海战役,可以说是基本的奠定日后中国的势力格局,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对中国的领导的这一伟大目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淮海战役其实还曾出现过很奇怪的现象,或者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状况,那便是,作为国民党方极富威望的桂系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将军本来是接受了蒋介石的军令,以淮海战役最主要指挥者的身份去统领这一战争。

但是,在接受了命令的第二天,白崇禧便广而告之地拒绝接受淮海战役统一指挥权,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

毕竟,这般了不起的人物,这样大型的战争,怎会出现这般儿戏的行为呢?

第一点,是由于当时局势的变化

上文说过,淮海战争发生于1948年10月,对这个时间,大家应该会有这么一个想法:距离我国的建国之时不过是一年,这时候的国共双方,应该是处于共产党占据绝对优势吧?事实上,确实如此!淮海战役发生的时间,其实是出于国共对抗的最后的阶段了。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共产党人已经在整一个的大的形势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并且,也已经对国内的部分地区实施了彻底地解放,可以这么说,我军势如破竹,无论大小战役,基本是占据了优势地位。

而此时的国民党派,节节败退之下,已现捉襟见肘的窘况,甚至于,士兵的士气都出现了明显的颓势;此外,国民党的军队有着更为孤立的区分,这些区分不仅仅是对于军队的划分,更是国民党军队之中不同队系之间存在的对立的趋势。

如白崇禧,便是处于绝对的桂系,而且还是其领军人物,与其他的队系的关系是合作不假,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也会勾心斗角、各自为战,可以这么说,国民党军队远远不如共产党军队来的团结,大大地降低了其实际的战斗能力。

此外,我们经常会说到这么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当时的民心所向,无疑是我们的共产党,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军队每到一地,都对当地的人民进行了彻底地解放,而且更是始终坚持着‘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在极大地维护了共产党人员的形象的同时,也为共产党赢得了巨大的群众基础。

反观国民党,为了实现绝对的统治,而有意地忽略了人民群众的声音,把人民群众当成无知的、可控制的群体,这一点,无疑是为大家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此外,国民党对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的效果也在逐步地显示出颓势,比如对‘金圆券’的大规模推广,使得国家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固有利益,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甚至于,国民党方并没有有效地对这一现象进行管控,而是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这些行为无疑是极大地败坏了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的信赖,使得国民党失去了自己的群众支持,彻底成了群众心中厌恶、拒绝的对象。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实际发生的对战,还是最为重要的群众基础,国民党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淮海对战,注定了国民党方也将处于不利的位置。

而在此时,若是白崇禧接受了淮海战役最高领导人的职权,首先来说,未必能够完全逆转局势,为自己的党派带来重要的胜利,其次,一旦战败,白崇禧更是会被处以极端的惩罚,让自己陷身于危险的处境,如此总总,白崇禧又怎会去接受这一职权呢?我们心中了然。

第二点,是由于白崇禧个人的野心

上文说过,国民党的军队有着更为孤立的区分,这些区分不仅仅是对于军队的划分,更是国民党军队之中不同队系之间存在的对立的趋势,如白崇禧,便是处于绝对的桂系,而这个情况造成的现象,就是各方势力会以自己方的利益作为最主要的参照,去进行各个事件的考虑。

先不说淮海战役,国民党已是处于较为明显的劣势之中,哪怕是国民党有足够的能力在淮海战役之中来占据巨大的优势,白崇禧也未见得会接下最高领导人的职权,原因很简单,淮海战役的胜利之于国民党而言,不但是能够在军事实力上彻底的打压我方的军队,更是能够以绝对的实力来征服民众,把群众基础以最为粗暴的方式打回来。

而这造成的,是将促使蒋介石方面的实力与威望上升到新的高度,也将使得其他分系的军队将进一步地屈服于蒋介石的统治之下,而这一局面,显然是白崇禧为领导的桂系军队所不能容忍,更是无法接受的。

要知道,白崇禧作为军事上的大成者,享有‘小诸葛’的美誉,此外更是掌握着桂系的数十万的军队,他又怎会忍心屈服于他人的身侧?

所以,我们可以从白崇禧的实力和行为来做推断:白崇禧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家,但他更是一个绝对的野心家,他企图的,绝对不只是党派在对立之中的优势地位,而是要实现对国民党派的领导、控制的局面,让桂系成为军队的前列,让自己占据更大的地位,甚至是权威!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白崇禧是绝对不愿意国民党在淮海战役取得有利位置的,甚至于是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军队的军事实力能够在此次的战役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以便于自己能够借与这个最为直接的理由进行对蒋介石的打击,甚至是逼迫蒋介石下野、让其失去领导权威,从而自己能够一家独大,占据对国民党的绝对领导权。

由此可以看见,白崇禧不仅有野心,而且其野心之大,昭然若揭,但您以为,这就是白崇禧作为一个野心家的全部作为了?当然不是,白崇禧为了完成自己的野心,还做出过更为‘野蛮’的行为。

当时,白崇禧出尔反尔,仅仅一夜的时间,便背弃了自己的诺言,拒绝了对淮海战役的绝对领导权,使得蒋介石手足无措,但是为了大局考虑,已经无法再对白崇禧进行惩罚了,只能是另寻他法,来挽救战局。

蒋介石的方法,很简单,也很直接:既然你白崇禧不想趟这趟回水,那就让你的属下来替你,因此,蒋介石下令让桂系的张淦兵团来驰援淮海战役,毕竟张淦军团在桂系是属于精锐部队,战斗能力很强,对于淮海战役的胜负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呢,白崇禧为了一己之私欲,仍是对蒋介石的命令不置可否,使得这事儿没了下文。

蒋介石知道桂系是彻底指望不上了,但是战还得继续打不是,所以他就命令宋希濂兵团来驰援,要知道,宋希濂其人也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在战场上有勇有谋,为国民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国民党方面的一员猛将,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他所领导的宋希濂兵团也是实力强悍,敢拼敢打。

但是呢,白崇禧依旧是没有放弃他的野心,他首先是在蒋介石下命令之前,就找到了宋希濂,是好说歹说,软硬皆施,奈何宋希濂压根不是桂系,而且此人对大局的观感更甚白崇禧,根本是不在意谁来领导国民党,一心一意,只想报效国家,使得白崇禧的劝告成了笑谈。

但白崇禧不死心,此后多次在宋希濂军团赶赴淮海战役的途中,对其进行不断地刁难,拖延他的支援时间,使得宋希濂最后在赶赴淮海之时,已经错过了战机,国民党方面在淮海战役彻底地落败了。

综上所述,白崇禧的决议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

无论是对大的局势的把控,还是由于自己的野心,白崇禧的目的,一是为了避免由于淮海战役的落败使得自己损失军事力量、受到军事惩戒,二是为了打压蒋介石的权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话语权;

无论哪一种,其实都是出于在自己的考虑,为了自己能够更长久的占据优势地位,为了自己能够实现对更大权力的占据,可以说白崇禧的行为是孤立于国民党之外的,纯粹出于自身考虑而做出的决定!

一夜之间突然变卦,白崇禧何以拒绝接受淮海战役统一指挥权?

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们此时都有了答案,但是,对于白崇禧的行为,我们又当如何评说呢?

其实,是非功过,我们也难以去作出统一的定论,毕竟时事变迁,我们的位置也绝不相同,所以我们只能是解析事实,然后由各位看客自行思考了。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