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透支未来,影响延迟退休,有碍于2035国家大计
说到如今最为人熟知、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工作制度:“996工作制”,很多高新技术行业的员工都深受“996”的压榨剥削、对其颇有怨言。但同时也有
说到如今最为人熟知、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工作制度:“996工作制”,很多高新技术行业的员工都深受“996”的压榨剥削、对其颇有怨言。但同时也有很多资本家鼓吹“996”、甚至宣扬“996是福报”,说年轻人就该拼搏奋斗。
双方的立场不同,所持观点自然也迥异。但从客观角度、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层面来看,这种崇尚无偿加班、剥削劳动者的“996工作制”,非但是违法行为,更是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加速养老金的亏空、透支国家未来。
首先来了解一下何为“996”。从字面意思而言,就是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
并且这还不算完,实际情况而言,晚上9点下班还只是个幌子,往往这种行业会强制加班且没有任何加班费和补贴。你可以选择在晚上9点后继续待在公司加班、或是回家再去处理堆积如山的工作。
我家有个亲戚就是大学毕业后就进了某行业内颇有名气的大企业上班,被恶臭“996工作制”折磨了半年后毅然决然选择辞职,回家考研考公。
现实并没有资本家们画的饼那样美好,那半年里我这位亲戚拿到的薪水其实也就每月一万左右,但是忙起来的时候每天加班到天昏地暗。
别说娱乐放松了、连最基本的睡眠时间都得不到保障,通宵是家常便饭。这么日复一日的往复折磨下,哪怕拿着高薪也没有时间精力去享受,身体必然先被拖垮。
社会是很现实的,如同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这种可以说是非常恶臭的加班制度,它能广泛存在并且取得成效,说明其一定程度满足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需求。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目光不可以这么狭隘,在五年十年的短时间内可以有较好的效果,可若是牺牲了长远角度的利益、甚至有碍于我国既定方针,不利于国家大计的实现。那无论是“996工作制”还是其他任何剥削劳动者的所谓“规矩”,都应当被毫无疑问地废除。
“996工作制”的源起——劣币驱逐良币
从其本质而言,“996工作制”其实就是资本家进一步压榨劳动者的卑鄙手段。
国际经济形势紧张、我国迫切需要更加稳定且高质量的发展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996”似乎是从表面来看卓有成效。
那为什么我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和老大哥的美国,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极端加班制度,而他们的经济发展也保持健康态势?
以经济学理论来讲,“996工作制”背后的实质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缺乏积淀和专业系统的架构,导致一个公司的任务分配往往趋于不合理、不均匀、无法做到个体能力与任务相匹配。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实行“大锅饭”式的绝对平均分配,个体效率的差异就会表现得很明显。有的人早就做完了工作开始无所事事,而有些人没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
忙闲不均、吃大锅饭拿一样的工资,那么久而久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大幅降低。反正都是拿差不多的钱,能力强的人也会开始开小差摸鱼,原本能提前做完的活也会拖拖拉拉到deadline才交。
但若是简单粗暴地就给效率高的员工分配更多工作,更是适得其反的昏招。这种平均分配法的弊端本就是付出与回报的不匹配,给效率高者加重工作任务却没有相应地给他薪水也加上足够的价码,这种亏本买卖谁乐意干?
毕竟不能指望每个公司的项目经理都能有识人之才、都能根据个人能力和擅长领域来精准分配任务。应运而生的“996工作制”就是非常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无法做到工作量的协调分配,那就全都加班加点——效率低的强迫他做完、效率高的强迫他做更多。
举例而言,本来3个单位工作量的任务,交给一个三人小组来做,给定时间内组员A只能做0.5单位、组员B能做1单位、组员C能做1.2单位。
普遍而言我国大多数公司的任务设置就是这么不合理的。老板总是想着让手底下的打工人们,每天全情投入、超常发挥。照这样来看,例子中的小组在给定时间内只能达到2.7的单位工作量,达不到项目经理设定的指标。
“996工作制”就是在无法有效激发积极性的情况下,把工作时间延长、再辅以奖惩制度的鞭策,促使员工完成任务。
这样实际操作下来,实行“996工作制”的公司往往可以达到4个单位的工作量,也因此能承接更多的订单、轻松干掉那些不实行“996”、从合理预期而言达不到3单位工作量的同行。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竞争激烈,稳扎稳打的容易被野蛮生长的给无情“吃掉”,久而久之整个市场就会陷入比谁更能剥削的恶性循环。
非但完成了不切实际的目标,还多出来相当的工作量、体现出项目经理的“调度得当”、“有识人之才”。这也是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以无论是股东、董事还是中层管理者,都是乐于见到、乐于实行“996”的。
“996是福报”
这句话是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演讲的时候说的,虽有断章取义之嫌,但结合他整场演讲的思路而言,其实并没有多少出入。对这句话的合理争议,双方一定是聚焦在资本家和劳动者身上的。
马云的核心思想就是年轻人,要敢吃苦、敢闯敢拼。年轻时不去“996”、不去奋斗,难道等老了再去后悔?
“996”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应该以能去大企业996为荣,否则哪怕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这份工作除了谋生外没什么意义、从中得不到提升,那还不如“996”。
说难听点,马云就是个非常优秀的忽悠家。这段核心思想乍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最高明的误导和洗脑就是真相和他想灌输给你的思想夹杂在一起,让你主观上乐于接受、主动融入他的节奏中、被牵着鼻子走。
年轻人要拼搏奋斗固然没错,但结合我亲戚的实际案例来看,我不认为这能算是正常合理的奋斗、能被称为“福报”。以会计审计行业为例,出财报那几个月确实工作量巨大、不得已的加班加点也是常事,这可以理解。
但实行“996”的那些大企业,却把这种超时工作+无偿加班当作常态,目的是为了加强剥削,这性质就完全不同了。“996工作制”下,每天超过12小时的工作时间已经远超我国法律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更何况加班没有相应的报酬,这是违反劳动法的。
一件事的性质是确定的、客观的,哪怕已经成为普遍现象,“996工作制”确实就是违法的。连睡觉都不给人睡,这说严重点就是漠视人权。
企业家如何不知道睡不好的员工效率会下降,但只要我强制他们加班的时间够长,那两者相乘的总效率、总工作贡献还是提升的,那我就能赚更多。
“只要每个雇员都多加班、不求额外回报、努力提升自己,那老板拥有的豪车别墅美女,还能再翻一番。”这个冷笑话其实并不那么好笑,这就是社会的现状,“996”的压榨下,个体所能得到的回报远远不及资本家因此赚得的额外进账。
理想情况下,如果“996工作制”被完美执行,一部分无法适应的员工就会主动辞职,这种实质上的变相裁员为企业家省下一大笔辞退费用。然后剩下的都是任劳任怨的高效打工人,企业岗位减少、结构精简、开支降低,事业蒸蒸日上。
这里所说的“高效打工人”,理解上与平时不同。对个体而言,效率就是总工作量除以单位时间;而站在公司层面、站在老板的角度,整体工作量、薪资开支、总工作时长都要考虑,“996”正是为其量身打造的剥削工具。
人员减少,那么总的薪资开支就可以直接降低。工作时间延长却不支付加班费,相当于降低了单位时间所要支付的薪酬,可以说是从间接层面变相降薪、节省各项开支。更长的工作时间也带来了更多的弹性,能容纳更多工作量、接受更多生产订单、提高公司产能。
严格执行的“996”中,员工的“社会人”属性被很大程度地弱化,甚至都不如经济模型中的“理性人”,更像是现在的热词“工具人”。
中国人的任劳任怨、坚韧不拔,是刻在骨子里的。在高薪的诱惑下,这种成为常态的工作制度是在忍受范围内的。同样是“拿时间换钱”的过程,“996”相当于是进一步牺牲健康的前提下加速了这一进程。
如果我那个亲戚被强制“996”,但工资涨到每月5万,他也不可能只坚持半年就辞职回家了。世间万物都是可以交易的,只看你出的价码够不够高。扪心而问,哪怕是被视为无价的健康、时间、自由、爱情,当真都是无法用各种筹码买下的?
“996工作制”是催化剂,把这种等价交换更直接、更粗暴地展现出来。
“996工作制”提高GDP?还是有碍于国家大计?
资本家们及其拥趸往往鼓吹“996”的论点之一,就是此举能提高社会总体的GDP,促进经济发展。但很遗憾,哪怕是单纯以理性经济运行的观点来看,这依旧是给国家稳定发展帮倒忙的、是牺牲国家长远利益来让资本家腰包更鼓的恶劣行径,是应当被坚决抵制的。
经济运行是一个庞大的动态循环,以最简单的个体循环举例:人在公司工作,公司以金钱支付人的工作,人再把钱用于消费、还给公司。
简单经济模型下,社会与公司就是一体的,人们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达成与社会/公司的双赢。但如果“996”被广泛执行,那么首先会导致失业问题、然后资本家在这种循环中愈发富有。
人们得到和消费的金钱变少,循环受到阻塞,消费变少就倒逼生产订单也变少。由此引发的企业规模缩减、进一步裁员等,就是完成这恶性循环的“临门一脚”。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996”以及一切剥削压迫劳动者的制度的毒害之处。
现实不是简单经济模型,社会与公司并不是一体化的。公司从“996”中得利,同时破坏了经济生态,把负面影响转嫁给了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年轻人背负的养老金负担本就愈发沉重,“996”从年轻人身上额外剥削到的剩余价值,都是在掏空国家的养老金储备、让养老金赤字这一天提前到来。
在重压之下喘不过气的年轻人,又哪来的时间精力去生小孩,甚至找对象、处对象都成了大问题。
“996工作制”正是违反劳动法、压榨劳动者、危害社会的毒瘤。它以国家未来的透支为代价、实现眼前虚假的繁荣,这种涸泽而渔的偏激做法,必然会在日后的清算中加倍报应。
如果法律不跟着完善、没有在现在就遏止这种恶性循环的趋势,2035国家大计必然会为其所累。资本家富得流油、广大劳动者工作强度超标、国民健康水平显著下降、老龄化加速……这不是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不是每个敢闯敢拼的年轻人所应面对的困局。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