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为了挽救缅甸,昂山素季将希望寄托于中国

2021年2月1日,当世界各国还在为疫情焦头烂额之际,一条新闻横空出世,瞬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缅甸军方将接管国家权力,对缅甸实施为期一年的紧

被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为了挽救缅甸,昂山素季将希望寄托于中国

2021年2月1日,当世界各国还在为疫情焦头烂额之际,一条新闻横空出世,瞬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缅甸军方将接管国家权力,对缅甸实施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紧接着,更多消息开始得到披露。

原来,在当日凌晨,军方已经扣押了缅甸总统温敏和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逼迫总统召开紧急国家安全会议,从而使军方人员能名正言顺获得总统职务。而这一天,正是缅甸新一届联邦议会开幕的日子。

这一突如其来的“扣押”事件,不禁让众人开始担忧缅甸未来的政坛走向。缅甸虽小,却是我们的重要邻国之一,也是非社会主义阵营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自1950年建交开始,两国始终保持着友好关系。

此次缅甸的“政变”及其未来的政治走向,势必也会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笔者今天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这场“政变”的前因后果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一、这场“政变”,是偶然还是必然?

2月1日上午,缅甸民众一觉醒来,突然发现,他们的政府管理者变了。现任总统和国务资政被军方扣押,国家权力被移交至军方手中,副总统吴敏瑞代行总统事务,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一切都显得很突然,似乎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整个缅甸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变了天。那么,这一切真的“毫无征兆”吗?笔者认为,这场政变并非偶然,其实是缅甸“双头政治”的必然结果,且早有预警。

首先,缅甸军方对2020年缅甸第三次全国大选结果的不满是此次政变的导火索。

2020年11月8日,缅甸依据现行宪法举行了五年一度的全国大选,在此次大选中,昂山素季所在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了476个民主议席中的396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获得了组建新政府、继续执政的权力。

而缅甸军方所支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在此次选举中仅获得了33个席位,即使加上军方在议会的保留席位,也无法实现席次过半的目标。这一结果让军方和巩发党深感危机,因为这意味着未来他们在议会中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利益也将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大选结束之后,军方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选民名单错误,质疑大选的自由和公正,同时要求民盟政党能够暂停组建新政府的相关工作,甚至释放出发动政变的信号。

但这并未阻止民盟组建新政府的脚步,他们仍准备按原计划在2月1日召开第三届联邦议会,2月9日召开各省邦议会。最终,双方矛盾激化,在新议会开幕之际,军方选择“扣押“新政府官员,阻止新政府上台。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此次军事政变并非真的“突如其来”,而是酝酿数月有余,是军方不满大选结果并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诉求但未得到满意回应的必然结果。

其次,军方和政府长期政治博弈是此次政变的根本原因。

在缅甸的近现代政治史中,军方曾长期主导政权,对缅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尽管缅甸实行了所谓的“民主转型”,军方的势力依然在许多领域有所渗透。“军方不得干预政治”的现代民主政治基本原则,在缅甸形同虚设

在这样一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国家,军队的力量甚至可以左右国家政局。比如在缅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关并非最高议会,而是是一个叫“国防安全委员会”的机构。

这一要害部门由11个成员构成,除总统、第一副总统和国会两院的议长之外,其余都是缅甸军方人士;除此以外,缅甸军方还拥有立法院25%的固定席位和对行政内阁内政部、国防部和边境事务部等的主导权。

因此,在民盟执政的过去五年中,军方和政府其实一直处于“面和心不和”或是“面不和心也不和”的微妙关系中。此次,军方对大选结果如此敏感,也是害怕民盟上台后会在议会发起通过修宪提议从而进一步削减自己的权力。

所以,军方在无法正常影响选举结果后,只能果断采取特殊手段,发动政变。因此,缅甸政变可以说是“意料之中”,是军方和政府双方长期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是对缅甸权力结构失调后的调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此次政变并非是什么突发事件。对于缅甸这个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且有长期军事统治历史的国家来说。军方、政界、以及其它社会派系力量之间的大致均衡,是维系国家稳定的基础

这几股力量对比一旦稍有失衡,结果就是国家的动荡。无独有偶,缅甸的老邻居,同样有着军人干政传统的泰国,当年的“红衫军”和“黄衫军” 之争曾闹得“人仰马翻”。其背后原因依然是军方、政界、皇室三方力量的博弈。

近代政治学的老祖宗霍布斯在其著作中,把国家政权比喻为巨型怪兽“利维坦”。一只“利维坦”,可以震慑豺狼,维护稳定。而一旦出现好几只“利维坦”同台竞技,国家就会陷入“分裂式内耗”。

所谓“怪兽打架,百姓遭殃”,看看缅甸几十年来的派系军阀纷争,经济凋敝,民生困苦。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一个坚强有力,“定于一尊”的领导核心,对国家的发展究竟多么重要

二、民主女神,为何不能控制局面?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个名字被反复提及,就是“昂山素季”。相信平常有关注国际局势或是缅甸政治的朋友,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她可以说是缅甸的“民主女神”,也是现缅甸政坛的实际掌权者其实,这次已经不是昂山素季第一次被扣押了。

现年75岁的昂山素季,可以说是缅甸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一个缩影。作为“缅甸国父”昂山将军的女儿,幼年时父亲就惨遭政敌杀害,随后,昂山素季跟随母亲一直在海外读书生活、成家立业,直到1988年才回到缅甸国内。

起初她并没有参政的想法,直到亲眼目睹人民在军政府压迫下的悲惨生活。凭着父亲的光环和自身特有的悲悯情怀,昂山素季迅速成为了底层缅甸百姓的信仰,被认为是唯一能带领他们走向自由民主的领导人。

眼见着昂山素季的威望一天高过一天,缅甸军政府以煽动民众罪对她进行软禁,这一软禁就是二十年。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军政府曾以“被驱逐出境”为代价给她自由的机会,但她为了缅甸的民主毅然拒绝,直到2010年才重获自由,并迅速登上缅甸的政治舞台。

不管是对缅甸民众而言,还是在西方国家眼里,昂山素季都是缅甸自由民主的希望。然而,随着昂山素季的上台执政,人们渐渐发现,这位一直高声宣扬自由民主的“民主女神”,并未如她口号所呐喊的那样,具有足够的政治洞察力和魄力。

首先,她上任后并没有平息或缓和缅甸政坛各个派系的斗争,反而加剧了各方矛盾。

党外,2015年昂山素季所在民盟取得选举胜利,缅甸正式进入“双头政治”,军方和政府各为权力中心,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歧和矛盾,特别是近年来,双方更是围绕“修宪”问题屡次发生冲突。

党内,昂山素季所在的民盟,与其说是政党,更像是各方势力共同组成的联盟。表面上,昂山素季是他们的老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气魄和实力,昂山素季并没有办法把他们团结起来,更多时候大家都是在各玩各的。

缺少凝聚力的政坛,宛如一盘散沙,更不要说达成发展共识,一起带领缅甸向前发展了。

其次,她并未能有效解决民族问题,最终致使与西方关系僵化,影响缅甸经济发展。

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还未完全实现国内有效整合的国家,缅甸内部的民族问题十分严重。许多少数民族划地自治,完全不认可中央政府的统治。因此,要想实现缅甸的快速发展,民族问题始终是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一直以来,昂山素季也都把实现民族和解作为其主要的施政目标,然而在处理具体的矛盾过程中,她似乎又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的决策力,致使缅甸的民族问题不断升级。至今仍有不少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在缅甸各地活跃,彼此征伐不休。

就拿罗兴亚难民问题为例。昂山素季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办法,可以说是让国内以及西方国家倍感失望。

罗兴亚人位于缅甸南方,由于条件落后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此前缅甸军方一直对其采取暴力镇压的方式,因此,许多人都期待昂山素季上台后能对军方实施制衡,从而保护好罗兴亚人民的安康。

然而,2015年民盟上台后,面对军方对罗兴亚难民持续的强力镇压,昂山素季政府却直接选择无视和逃避,并对外宣称这是缅甸内政。这一态度无疑激怒了西方大国,纷纷减少了对缅甸的经济投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缅甸的经济发展。

因此,内外交困下,缺少“杀伐果断”魄力的昂山素季,在缅甸政坛中,可谓举步维艰。更多时候,比起掌权者,她更像是个“吉祥物”,一个背负着人民对自由向往之梦的吉祥物。也正是她的这种优柔寡断,间接促使了这次“政变”的发生。

当然,昂山季素也不是纯天然的吉祥物象征,在她一系列政策引导之下,虽然缅甸被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但为了挽救缅甸,她做出了一个十分利于缅甸发展的决策:将希望寄托于中国。

三、中国,为何是缅甸新的希望?

其实,这次政变前,因为在罗兴亚难民等问题上的分歧,缅甸与西方关系一直不断僵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缅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这个答案困扰缅甸多年。

直到2015年,新政府上台,缅甸开始将目光更多投放在亚洲,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作为与缅甸接壤的大国,中国无疑是其绝佳的合作伙伴和希望。

二者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重要的战略安全意义,高度互补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在国际关系、区域发展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有着诸多合作之处。

首先,从历史角度,中缅有着深远的合作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中缅就已经开始了接触和合作,一直到二战时期的滇缅公路,数千年来中缅两国互联互通的合作之路从未停止过。

不仅是早与我国发生交往的地区之一,也是双边陆上交往关系最频繁、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特别是在缅甸,华侨移民历史久远,与缅甸人关系相处融洽,互相之间更是常以“胞波”相称,即缅语中的兄弟之意,可以说,这也为中缅两国的合作奠定了历史和文化的基础。

要知道,国家间合作不仅受权力和利益所影响,也会被文化观念所左右。当两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不断交流产生融合,形成一些共同的情感、价值和观念时,会更容易形成合作的共鸣。

因此,中缅双方在历史和文化上的这种互动交融,无疑将推动两国形成紧密合作态势。

其次,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中缅两国有着天然重要的战略安全纽带。

缅甸作为中南半岛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三个地区交接处,北临中国,西接印度和孟加拉国,东连老挝、泰国,西南面则是广阔的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可以说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是“兵家必争之地”。

特别是与中国接壤这一面,两国边境线长达2185千米,沿线又有很多跨境杂居的少数民族,其边境重要程度和复杂程度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在过去,“拉缅制华”一直是美国对缅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企图利用缅甸这一重要战略地位,遏制中国向南亚和东南亚发展的咽喉,阻挠中国的发展。

因此,中缅双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对缅甸稳定边境局势,进一步解决民族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中国的周边战略和国内和平发展大局也是十分重要的。

从经济合作潜力的角度来看,中缅双方经济高度互补,具有巨大的合作可能性和必要性。就缅甸而言,作为东南亚国土面积第二大国家,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比如,缅甸境内不仅盛产金、银、锡、钨等资源型矿产,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缅甸能源部的粗略统计,该国截止目前已有49个陆上石油区块和26个近海石油区块,原油储量达32亿桶,天然气储量达89万亿立方英尺。

除此以外,缅甸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水力资源方面,缅甸目前潜在水能资源超过1亿千瓦,但开发率却只有2.54%。因此,缅甸丰富的能源资源储备,对于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因为它不仅可以满足中国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同时还可以使中国能源布局更为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的安全性。就中国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可谓有目共睹。

现在的中国也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和出国大国。近年来,不管是在投资领域还是贸易出口领域,中国一直在寻求“走出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缅双方在经济上有高度互补性。

在贸易领域,中国可以从缅甸进口矿产、农产和木材等等工业原材料,同时向缅甸出口他们目前最需要的工业机器设备、汽车配件和化工、纺织等工业制成品。

在投资领域,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主要的对外投资国之一,中国的资金想要走出去,而缅甸则是经济基础薄弱,需要大量吸引海外投资发展本国经济,特别是能源、电信、制造业等领域都将是缅甸重点吸引外资领域,两者需求高度契合,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最后,从区域和国际事务角度来看,中缅在国际舞台上也十分需要彼此的帮助。

首先,二者都是发展中国家,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都有更为相近的诉求和利益,更需要团结彼此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一起发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同时,双方都曾在个别问题上遭受来自西方国家的霸道指责和企图干预,比如中国的南海问题,比如缅甸的“若开穆斯林问题”。因此,这更需要二者坚定彼此立场,在国际舞台上互帮互助,共同对抗西方的所谓“民主”、“人权”干涉。

当然,或许有人会问,缅甸政局如此不稳定,中国和他合作不危险吗?答案是,会,但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首先,就如前面分析的,中缅之间的合作是基于历史文化和两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这是不管谁当领导都无法动摇的基本事实;其次,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俨然成了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缅甸不管何人当政,人民总要吃饭穿衣,而中国无疑是最好的经济合作伙伴,且短期内无可取代;此外,任何社会的民主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至少在目前看来,缅甸政坛的此次波动,看似惊心动魄,但基本还是在国家宪法范围内的“权力再分配”——军方的“躁动”也仅仅是为了多捞点实在权益,并不是要把整个国家的内政外交“推倒重来”。

所以,中缅在昂山素季时期的友好关系,大概率会得到尊重和延续

正如此次中国外交部就缅甸局势的发言一样,作为缅甸的友好邻邦和密切合作伙伴,我们依然需要密切关注缅甸局势,也希望缅甸各方真正能够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处理此次分歧,还缅甸一个更加稳定的社会。

四、结束语

从这次的“突然”的缅甸政变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命运,还是非常难的。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容易在历史的怪圈中不断地打转,这里面既有固有思维的限制,又有既得利益的阻挠。

如果我们真正去回顾过去百年间世界局势的发展,就会发现,能够短时间内从发展中国家跻身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大国的例子,真的少之又少。

因此,笔者衷心地希望,当我们今天都在以观众角度看待缅甸局势时,能够明白我们国家这些年来保持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的不容易。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