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低估的朝代,亡国后粮食还吃了20年,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第五十五章盛极必衰,一个封建王朝当壮盛到了极点,就会出现衰亡的现象,这是因为他是“不道”的,不道

被严重低估的朝代,亡国后粮食还吃了20年,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第五十五章

盛极必衰,一个封建王朝当壮盛到了极点,就会出现衰亡的现象,这是因为他是“不道”的,不道的东西必然会过早地调往,所以,在历史舞台中是不断重复着王朝的兴衰更替,有的王朝能达到数百年之久,而有的王朝不过十几载。

当人们提及强盛的时代,一般都会想到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等帝王在世的时期,他们本身就拥有漫长的王朝历史,他们的统治深入人心,他们的兴衰和凋亡都是慢慢来的,可是那些如昙花一现的王朝就没有强盛的事情吗?有,隋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隋朝是一个被低估的王朝,它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从581年到618年,存在短短38年的时间一共出了3位皇帝,开创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沿用。而其中隋文帝是最优秀的帝王之一,甚至放在整个历史时期都能和秦皇汉武等人媲美。

隋文帝杨坚本是北周丞相,北周皇帝禅位于他后,改国号为隋,此时中原地区外有高丽、突厥、吐蕃等强敌虎视眈眈,本中原本土自西晋末年以来,已经分裂了长达近300年,军阀林立,他们均手握重兵,各个拥兵自立,这和战国时期七国并存的场面相差无几,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杨坚开始统一天下,他带军南下,灭了陈国,击破突厥,结束了大分裂的局面。

和秦始皇不同的是,杨坚不仅没有留千古骂名,反而被人们称赞他辉煌的“开皇之治”;评价一位帝王讲究“文治武功”,他统一中国,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回到和平年代。同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国富民强,就算用最严苛的标准来评判隋文帝,他也能称得上千古一帝。

看国家强不强盛,从人口方面看最直观,据学者考证,杨坚接手了手北周、南陈的大量人口,并清朝了大量隐瞒人口,开皇初年时期,全国人口只有462万户,九年之后再次调查,已经到达700多万户,在这短短的38年里面,人口数量最高达到了870万户。而贞观十三年,人口也不过304户,神龙元年人口也只有615万户,由此可见,杨坚是一位非常有治国之才之人。

人口的富强,是经济带动的,国家的强盛的基础就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隋文帝杨坚自从立国之后,就以国富民强为目标,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他轻徭薄赋,在确保国家收入同时稳定民心。杨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减少了财政开支,增加的国库收入,到了开皇十七年,国家百姓都很富足了。

为了规避天灾人祸,杨坚还实行蓄粮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粮仓,尤其是京城各地,粮仓大的能存粮千万石,小的也能储粮百万石,当时大大小小的粮仓都储满了粮食。不仅如此,国库中其他之前的东西也很充盈,604年,杨坚去世时,经过调查,天下所有仓库储存量能够保障全国五十年正常使用,就算发生灾荒百姓也不会被饿死。

当一个国家强盛到了极点,后来的继位者就会肆无忌惮,王朝也会由盛转衰。后来隋炀帝杨广继位,逼死太子杨勇,假传遗嘱,称帝后穷兵黩武,亲政吐谷军,征讨契丹,大宴突厥,三征高丽,滥用民力。《北史》记载:“战士尽力,不加赏赐;百姓无辜,咸受屠戮。蒸庶积怨,天下土崩;至于就禽,而犹未之寤也。”好好的国家,被他消耗殆尽,亡国的主要原因也就在杨广身上。

亡国之后,隋文帝当年遗留下来的粮食,吃了20年还没吃完,到了1971年,人们无意间发现了当年最大粮仓含嘉仓,里面依旧还有有多粮食。民以食为天,每当打仗的时候是最耗费粮草的,杨广消耗多年没耗完,亡国后还吃了20年,由此可见,当初的隋文帝是多么强盛和能干。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