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一半在陕西,一半在江南
陕南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地理名词,他是陕西南部的简称,和关中、陕北一同构建起了完整的陕西,可是和另外两兄弟相比,不论现在还是过去,他都是如此的默
陕南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地理名词,他是陕西南部的简称,和关中、陕北一同构建起了完整的陕西,可是和另外两兄弟相比,不论现在还是过去,他都是如此的默默无闻。
关中不必多言,是从古至今的必争之地,是盛世王朝的基石,而陕北也能想到他粗狂豪迈的民歌和独具特色的服装,可提到陕南呢?似乎只有汉中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秦岭割开了陕西,让陕南游离不定,也割开了陕南,它的一半在陕西,另一半在江南。
汉中、安康与商洛
陕北是广袤的黄土高原,关中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陕南便是秦岭与巴山之间崎岖陡峭的秦巴山区。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三个地方气候截然不同。
渭河贯穿关中平原,汉江流淌过陕南地区,两条大河在陕西内奔流千年,再加上纬度的不同,陕北大多处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关中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恰到好处,不多不少;陕南是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
地理环境的不同进而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再加上千百年来,土地上的人们按照各自的习惯早已养成了独属的文化风格,陕北的晋文化,关中的秦文化,陕南的楚文化。
汉中、安康与商洛组成了陕南,汉中与安康有着江南的钟灵毓秀,而商洛则成了陕南中属于陕西的那一部分。截然不同的三个城市,给陕南同时附加了陕西与江南两种文化气息。
“开门见山,山中有茶。”这是‘南郑区第一茶乡’法镇的写照,如果有人想为其画一幅油画,也一定是这个样子。
茶和陕西并不契合,它应该存在于江南烟雨里,在雾隐朦胧里一片片绿色的茶香飘荡,可这就是陕南的特殊,它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茶园,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茶园,在蜿蜒的山陵丘地铺上一层厚实的绿地毯。
在汉中的骆家坝是一个充满江南韵味的小镇,连建筑也满是徽派样式,两层小楼鳞次栉比,依河而建,青色的瓦和灰白色的墙装点着整个长街。穿镇而过的小河蜿蜒不止,横跨牧马河的吊桥在风里渐渐锈蚀,沉淀出千年的时光。
这样的景象可能在安徽,可能在江西,却怎么也不像在陕西。陕西应该是在黄土高原上,背后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层叠沟壑的高原,农民穿着羊毡,裹着白头巾,围着红腰带,这才像那个粗旷的地区,那群可以唱出豪放秦腔的人,法镇茶园与骆家坝对他们而言实在太秀气。
可是我们是怎么留下这么一个印象的呢?或许是那些电视剧、电影里留下的形象,是《平凡的世界》里“九成山色一分田”的印象,是《黄土地》里打着安塞腰鼓的陕北汉子,是秦腔,是梆子。
在人们的文化视野里,聚光从来都在陕北,那个独特的、夸张的、充满张力的形象,如果想去描写陕南,那为什么不直接去写江南呢?或许因为如此,陕南渐渐流逝在人们的视野里。
军事史上的陕南
陕北、关中、陕南从地理上看是各自独立的小区域,实际上在历史中他们也是长期分属不同的行政管辖。
关中地区是中国王朝的京畿地区,周朝叫作丰镐、秦朝叫作咸阳、汉朝和唐朝叫作长安,宋元时还被称为京兆府。陕北的部分城市在秦朝曾归属上郡,汉中、安康、商洛组成了汉中郡,在汉朝,陕北也被归入过并州。
直到唐朝,出于军事和政治上的考量,尤其是为了防范蒙古之敌,唐朝将陕北划归到关内道,陕北和关中首次成为同一个行政区域。
而陕南在元朝时才被划入陕西,历史证明,这个地方太容易培养割据势力,无论是刘表还是刘备,都凭借着汉中的天险而高枕无忧,而钟会在攻破汉中后,立刻劝降蜀国,也是因为蜀国失去了天险。
宋、金、元三国混战之时,汉中一直起着左右天下战局的作用。金朝迁都汴梁后,重兵把守潼关与黄河,生生拦住蒙古的铁骑。后来元朝假道于宋,过汉中,到南阳,直击金朝后背,金朝不得不把十五万潼关调往南方,于是潼关被破,元朝南北夹攻覆灭金朝。
如果元朝没能从汉中绕路打金朝一个猝不及防,也许他统一的步伐还要拖延很多年。这也导致元朝想明白一个道理:汉中握在北方人手里,也就是统治者手里,那么四川就不会因为秦岭的天险而难以攻打,于是,陕南三市正式并入陕西行省,并延续至今。
事实证明元朝的统治者目光是精明的,陕南归入陕西后,巴蜀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强大的割据政权,陕南汉中的军事地位一望而知,就像张献忠所说:“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乎。”
陕南的困窘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文化,陕南总是漂泊不定,他同时有着北方与南方的模样,可又不能说他同时归属于南方与北方。于是,陕南遇见了困境。
从2018年经济数据来看,关中五市咸阳、渭南、铜川、宝鸡、西安GDP为15600亿,占全省六成以上。
而陕北和陕南分占22%和14%,陕南的经济在整个陕西省也是靠后的,和陕北相比,陕北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哪怕只是依靠出售资源,榆林也是全省的第二大城市,3848亿的经济体量比陕南三市的总和还要高。
要想富先修路,可是位于秦巴山区,陕南的交通哪里方便地起来,这就导致当地的物产难以向外输出,高昂的运输成本更是导致其价格没有竞争力。
陆路上,崎岖的山区导致铁路难以修建,尽管陕西省加大了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打通了西汉、西康、西商几条线,但很多县城的公路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而今,随着国内国外双循环战略的提出,还未开发的乡村县城地区将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可运输限制了他们的未来;
从水路上看,内陆水运本就比不上海运,何况这里只有汉江有通航能力;从空运上看,空运本身的限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运输。
陕南经济上的困窘还受另一方面的制约。陕南处于秦岭南麓,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地区,常有季节性暴雨,而陕南的居民又多住在山川盆地,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经常给人民带来损失。
尽管在国家的号召下,退耕还林等政策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但地理特征与气候所导致的损失一时恐怕还无法控制。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和先富带动后富的号召下,陕西省制订了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可看一看如今全国东西部、南北部地区的经济差异,也大概能看到陕南的经济前景如何。
陕南的未来
尽管钟灵毓秀的陕南面对着重重障碍,但它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汉江与嘉陵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得益于此,陕南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之处,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安康境内河流众多。
再加上山地天然具有的高低落差,这里修建了很多水电站,商洛境内的丹江河、乾佑河等横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这是陕南的天赐之福。
随着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中国提出在2030年达到碳峰值,水电的需求必将越来越高,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火电占比将缓步下降。
丰富的水资源与陕南的地形气候为植物提供了优秀的生长条件,秦岭山脉成为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包裹羚牛、华南虎、大鲵等多种国家稀有动物。
陕南还有着丰富的矿产,汉中探明储量的矿种就有60余种,李四光先生曾将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三角地带称为“中国的乌拉尔”。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写到:“中国之内,没有哪个省能像陕西那样集南北景观于一身。在中国,你想体会南方与北方的不同、看南方与北方景观的差异,那么到陕西去,更具体说,穿越秦岭去。”
在过去几年的扶贫攻坚战中,对于贫困地区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旅游业。
与很多没有旅游资源的地区不同,陕南是陕西的“小江南”,兼具南北地域特色的山水与风光,交融秦楚文化的精髓,古汉台、张良庙、诸葛武侯墓这些历史文化古迹,都是陕南吸引全国游客的优势。
陕南在历史上漂泊不定,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他像谁也不敢信任却谁也不肯放手的孩子,导致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渐渐跟不上脚步,而在如今互联网的新时代里,这种交汇南北文化、自然的独特景象,反倒成为他的优势。
人们在这里能感受的陕西的豪迈,也能体会到江南的温柔。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