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初的一次刺杀,真的就让满清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吗?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在它的统治下,中国封建帝制达到顶峰,19世纪中叶,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清政府早已腐朽不

1912年初的一次刺杀,真的就让满清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吗?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在它的统治下,中国封建帝制达到顶峰,19世纪中叶,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清政府早已腐朽不堪,落后又愚昧。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看似强盛的天朝上国,在英国人坚船利炮下没有半点还手之力,清政府只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在尝到甜头后,西方列强们也明白,这头东方雄狮早就衰弱不堪,英国人的胜利让其他西方列强蠢蠢欲动,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1856年,英法两国在美国、沙俄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

而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后续签订的《辛丑条约》更是让中国彻底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还有国内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在这种局势下,清政府高层以及各地的仁人志士们无不希望变法图强,但是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清政府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变革彻底破产。

于是只能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彻底推翻清朝统治,才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共和政权的辛亥革命席卷全国。

就在革命轰轰烈烈之时,清政府内部依然有部分顽固分子反对共和,妄图继续维系满清统治。

01“宗社党”的建立

“宗社党”是由满清贵族内的顽固分子建立的一个组织,他们反对清帝退位及与革命政府议和,希望以君主立宪的方式继续维系满清的统治。

这个组织的正式的名称是“君主立宪维持会”,主要成员有:良弼﹑溥伟﹑铁良、毓朗、载涛、载泽,这些人都是满清贵族,该组织成员胸前刺有二龙图案,以满文姓名为标志,在京、津等地积极活动。

1912年1月12日,宗社党成员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在北京秘密召开会议,成立宗社党组织,1月19日他们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布宣言,强烈要求隆裕太后坚持君主政权,反对共和。并且密谋打倒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夺取北洋军控制权,以毓朗、载泽出面组阁,铁良出任清军总司令,然后与南方革命军决一死战。

宗社党态度十分强硬,誓要与革命党死拼到底,为此,他们不惜任何代价,只为阻止清帝退位与南北议和,这让袁世凯很头疼,又不能够以武力逼迫清帝退位,落得个欺负孤儿寡母的骂名,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帮了袁世凯一把。

02两次刺杀事件,让袁世凯得以顺利劝服清帝退位

自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为了对抗革命军,决定重新起用袁世凯,希望利用袁世凯的北洋军扑灭革命军,但是袁世凯此人两面三刀,妄图既借助革命党力量逼迫清帝退位,又与南京临时政府谈条件,同意君主立宪制,趁机夺取革命胜利果实,图谋窃国称帝。

在北方的革命党人对此义愤填膺,纷纷要求除掉袁世凯,革命党人彭家珍、赵铁桥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京津同盟会暗杀部,密谋暗杀袁世凯。

1912年1月16日上午11时,袁世凯退朝返回家中的途中,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等一批热血青年,向袁世凯的座驾投掷炸弹,可惜并未伤到袁世凯本人,这三人被捕后英勇就义。

这次刺杀事件后,袁世凯以“惊魂未定,发烧未已,步履尚难照常,心跳灼烧及左肋疼痛”为由在家养病,把内阁的日常工作暂交国务大臣赵秉钧、胡惟德等人负责,这样一来可以让满清皇族不再怀疑他与革命党有瓜葛,同时革命党的刺杀也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决心。

1月26日,发生的另一次刺杀事件让保皇势力宗社党随之解散,当天晚上,宗社党骨干之一良弼议事后回家,在家门口遭到同盟会京津保支部杀手彭家珍投掷炸弹袭击,彭家珍当场死亡,良弼则被炸伤左腿,于三日后不治身亡,死前良弼说道:“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果然,在良弼死后,宗社党人人心惶惶,早就没了心气,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宗社党也随之解散。

03良弼与其代表的宗社党真能力挽狂澜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为何?因为时代变了,民主共和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满清的灭亡只是早晚的问题,无论宗社党怎样负隅顽抗,都不能阻止大势所趋。

不过以良弼为代表的宗社党如果真的做到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罢黜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组织忠于清室的军队对抗革命军,那么可能清帝退位的时间会晚上很多,因为这些宗社党的主要领导人确实有一定实力,不是那种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八旗子弟。

良弼姓爱新觉罗,正儿八经的皇室,满洲镶黄旗人,祖上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幼弟贝勒巴雅喇,祖父是道光年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的大学士伊里布,良弼早年丧父,与母亲杭阿坦氏相依为命,生活比较坎坷,受过一些磨难。

良弼年轻时曾留学日本,1903,良弼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回国,此后一直都在军队中任职,辛亥革命后,良弼既反对起用袁世凯,又强烈反对革命党,希望“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1911年11月袁世凯进京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任命冯国璋为禁卫军统制,良弼因此被剥夺军权。

1912年1月12日,良弼等人成立宗社党,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此时的良弼虽然丧失了禁卫军统领权,但他在军中经营多年,禁卫军中多有人脉。

再者,宗社党另一领导人铁良更是以“知兵”著称,一直以来都是担任军中要职,曾以练兵大臣身份与袁世凯共同创设北洋六镇新军,因此,铁良在北洋军中的影响力甚至仅次于袁世凯,是军中二号人物,宗社党希望通过罢黜袁世凯,控制北洋军的计划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一旦让良弼、铁良这帮人计划得逞,那么必将鼓动保皇党的气焰,宣统皇帝退位也不会那么顺利,至少要来一次北伐战争打败良弼这些人才行。

但是最终宗社党的目的没有实现,因为1月26日良弼的遇刺身亡,宗社党做鸟兽散,那些满清皇族也各自逃散,不再过问清帝退位之事。

04后文

1914年4月,在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满蒙独立运动”计划支持下,宗社党在日本死灰复燃,主要成员有原肃亲王善耆、原恭亲王溥伟、还有铁良,他们利用日本人的力量,妄图分裂中国东北,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被东北王张作霖一网打尽。

事实证明,任何企图复辟帝制的行为都将不得人心,即便参与此事的人也是受过西方教育的精英,比如良弼,是八旗子弟中少有的有志气的文武全才,家中清贫,死后留下三个女儿无人过问,直到秋瑾好友、清末女杰吴芝瑛向北洋政府写信要来了抚恤金,生活才稍微好点。

而制造这次刺杀事件的烈士彭家珍,也得到了高度赞扬,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刺杀行动,打破了保皇党的幻想,才能迫使宣统皇帝在十多天后退位,对民主共和意义重大。

“诛除大憝以收统一速效之功”,这是孙中山对彭家珍的评价,并为彭家珍题词“我老彭收功弹丸”,又追赠其为陆军大将军,后孙中山又参加彭家珍追悼仪式并批准为其修建专祠。

其他民国领导人如:蒋介石为其题词“英姿飒爽”;李宗仁题词“浩然正气”;冯玉祥题词“民族英雄”。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毛泽东给彭家珍家属签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并且表彰彭家珍“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本文由@塞北秋风铁马 原创首发(已签约维权骑士)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