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年味、房价飙升、打麻将:中国县城生活实录

这次过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都选择了“就地过年”,当地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纷纷对就地过年者予以补贴。问起原因,严格的防疫政策是首要

没年味、房价飙升、打麻将:中国县城生活实录

这次过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都选择了“就地过年”,当地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纷纷对就地过年者予以补贴。

问起原因,严格的防疫政策是首要因素。14天的隔离时间让本就不算长的春节假期变得屈指可数,加上路途上没人能保证全程零感染风险。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避免大规模长途“挤春运”,是最有效的办法。

除此之外,也有些人表示从情感上来说除了见一见家人外,家乡并没有太多吸引自己的地方。常年习惯一二三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往往回到家乡:农村、县城,对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反而无所适从。

现实条件的难以返乡是暂时的,而那些常年羁旅在外、习惯了异乡风土人情的人们,对家乡始终有着萦绕心头和回忆中的情怀。而真正回到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却感到发自内心的格格不入。

经济建设的步伐稳健迈进,县城在几年里也会有大变化,而县城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却是短时间内都难以扭转的。回到县城,却难以安顿。这不是近乡情怯,而是故乡似他乡的难遣悲意。

不属于大城市、却依赖和习惯于大城市;融不进故乡、却思念和牵挂着故乡。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一致难免带来有如断代一般的隔阂,而正在经历、正在努力克服隔阂的,正是一个个“县城人”。

其实纵观县城生活,会发现没年味、房价飙升、打麻将成为了实录,虽然无奈,但也真实的可怕。

消失的年味

今年的过年可谓是最“没年味”的了。哪怕是去年依然疫情肆虐,我们自觉隔离在家、不去走亲串友,但仍旧有着浩浩荡荡的春运,仍旧有跳动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的难以压抑的过年氛围,仍旧有零点一到就绚烂绽放的烟花。

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看着那一个个光点犹如逆飞的流星、升腾上被映亮的夜幕,随后轰然爆散成漫天光与火……

也许突然的爆裂声会让人吓得一跳,也许邻居家小孩吵嚷着放爆竹会有些招人烦,也许到十二点半那烟花的狂欢秀还没停止……

也许走亲访友时,有些长辈都没啥印象也得规规矩矩地拜年祝福然后拿压岁钱……

也许亲戚家的熊孩子险些进你屋里大闹天宫……

也许接连的大鱼大肉让人有些腻歪……

但这才是年味啊。或许当时在心里有些反感,但事后回忆起总觉得弥足珍惜、并以同样的期盼迎接下一次过年。

县城人对过年的观念更是如此。县城,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定位,说直白些就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县城人的娱乐方式有限,因此对热热闹闹的过年更有着寄托。

防疫任务视同军令,这是极其严肃的问题,哪怕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春节也不得不为之让步。

今年市里下达通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避免走亲访友和聚餐,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本就在城市里较为淡薄的年味,一下子近乎销声匿迹了。

惆怅的烂尾楼

县城的“没年味”在其精神生活空虚的前提下,显得尤为强烈。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导致县城的地位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一二三线城市曾经的炒房热潮、房价飙升,也一度引发县城的房价水涨船高。

开发商们大肆投钱买地皮造房子,但不久国家的限制政策出台,一二三线城市那一波炒房热中,很多的获利者盆满钵满,更遑论开发商。但经济效应的波及需要时间,政策却不需要,一旦出台就是全国统一实施。县城,无疑又成了遭罪的对象。

开发商跑路,残破的烂尾楼无声立于斜阳,诉说着县城人的辛酸账。房价被一线城市的泡沫炒房带动,虽有政策及时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但对县城人来说凭空涨了一大截的房价,依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重的压力。

县城人的收入相对稳定,基本不存在靠努力和机遇暴富的情况:小富小贵是力所能及,但若要求泼天富贵,恐怕这小小池塘也容不下金鳞。收入的增长较慢、但房价被带动猛涨,对于县城人来说无疑是凭空多出的压力。

县城很少有炒房投资的行为,很简单 :没涨头、需求也有限,再者说但凡有这份眼界和能力,多半也不会一直待在县城里。

“不上进”的县城人

房价飙升是近年来县城受外界因素影响带来的重大问题,而内部一直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不上进”。

这里带引号是因为与其带有贬义色彩的本意有所不同,这种不上进,是不愿上进与无法上进的共同结果。这是县城人精神面貌中很有辨识度的特质。

县城对于工作的区分非常“简单粗暴”:要么铁饭碗、要么打零工。县城人历来观念是如此,同时现实生活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县城搞创新创业难度是很大的,哪怕有政策扶持也是如此,更何况大多数有心创业的县城年轻人,他们的家底未必够支持试错。

在几乎所有县城人的观念里,考上公务员、进入国家编制有了铁饭碗,那才是出息。过着朝九晚五、年复一年直到退休的生活,或许听来令人觉得枯燥生厌,但事实却是这样的安稳铁饭碗是其他县城人求都求不来的。

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究竟是福报,还是长久的折磨,孰是孰非难以评判,主要还是看当事人的想法。一辈子就这么长,不断试错但最终还是很遗憾地一事无成,未必就比过安稳日子来得舒坦。

相比大城市年轻人的敢闯敢拼、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去试试看的心态,县城人的精神面貌更趋向于安稳。

这就是我所说的“不上进”:一方面是以安稳为目的、不想有波澜和折腾;另一方面则是县城缺乏足够的上升空间,人往高处走,有足够打拼意识和能力的人都跑去大城市了,因此剩下的县城人们普遍有着“平平淡淡就是真”的心态。

从客观来讲,考虑到县城的发展水平,各类资源的确大部分向着事业单位这种“铁饭碗”倾斜。从县城出来的人们很容易分个层级,“有出息”的都是考上公务员这一类的,哪怕不是人人前途无量、未来可期,最起码不犯大错误的情况下一辈子衣食无忧是没问题的。

哪怕只有月薪三五千,考虑到县城的低物价水平,最基层的事业单位人员也有着可观且稳定的收入。一份工作做到退休、和不停换工作去打零工,县城人往往选择前者。

求稳的心态也反过来影响着企事业单位,加上县城本就没有那么多公务要处理,县城人民相较于城市人民会多出至少每天两小时的休闲娱乐时间。

“杀时间”的学问

时间是最值钱的、值钱到寸金难买寸光阴。同时时间也是最不值钱的,一份不上心只为薪水的工作就等同于拿时间换钱,且过程不太美好。更别说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想方设法地“消磨时间”。

对县城人来说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搓麻将。其实搓麻将的精髓不是在于打麻将牌本身,而是在于社交、在于建立稳定的人脉关系。县城人对于人情关系比城里人看重多了。就那么大个县城,再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人,八成都能通过亲戚、朋友、同学之类的纽带扯上关系。

在这样人情世故高度重视的社会里,要杀时间、且更有意义地杀时间,首选就是社交。很多人调侃说县城人的娱乐方式,说除了性生活就是搓麻将了。这固然是玩笑话,不过麻将在县城人心里的地位可丝毫不差。

麻将不一定要赌钱,也并不只是中老年人钟情麻将。县城生活的实况就是更多年轻人也开始热衷麻将,这种生活方式的固化从二三十岁开始,一直到七老八十都不曾改变。

麻将的本质也是一种社交,可以是与原本不认识的人搓麻将、彼此增进了解、多了一条接触渠道;也可以是熟人之间搓,你来我往间一下午或者一晚上很快消磨过去, 既巩固了感情、又说不定能赢点买菜钱,何乐而不为?

麻将文化的盛行,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县城人们的精神状态:安稳度日、群体共情。城里人或许比较难理解为什么县城人那么热衷于搜刮和传播谈资。这些谈资可以是某人的情感问题、可以是谁家孩子的结婚、也可以是哪个没气量的打牌输急眼了……

甚至微信群里无止境的谣言,那些已经看腻的“震惊”体文章里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谈资。或真或假,没有谁去认真计较,重要的只是交流的过程。

这种交流是平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纽带,是群体共情的基础。很多城市人口,包括大部分常年待在大城市里的县城出身人,群体共情能力已经相当淡薄。

追求平稳安逸的生活,有充裕的时间休闲娱乐,注重人情关系……这种短时期内已经固化的生活观念,让每个离开县城的县城人,想回、又总是难回。毕竟回去简单,要回归谈何容易。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