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理解的晚年毛主席,像一位孤独的战士
对于真实的毛主席,一部分人的印象是率领党和人民在根据地和战场闹革命的领袖,是老旧影像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着湖南口音抑扬顿挫那句“中华人民共和
对于真实的毛主席,一部分人的印象是率领党和人民在根据地和战场闹革命的领袖,是老旧影像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着湖南口音抑扬顿挫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与广场上震天的欢呼和排山倒海的崇拜融为一体的国家元首。
但在另一部分人的印象中,毛主席则是会见外宾照片里衰垂孱弱,掀起动荡十年风波,任极左派轮番裹乱的混沌模样。那个毛主席,英雄迟暮,是个光环散尽,害惨一代人的昏庸老人。
多年间,国内对动荡十年和建国初期经济发展阻滞等情况的批判之声不断翻涌,在青年人中间助长着毛主席的过失形象,使得这位在国际上声名斐然,令美帝国闻风丧胆至今的政治家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中间反而争议满满,备受质疑。
主席真的如一部分人批判的那样,到了晚年就开始昏庸了吗?
站在当下这个美国舆论冲击和洗脑论调在网络上此起彼伏,国内资本垄断愈演愈烈的历史节点,再回头去看建国初的那段动荡历史,去理解主席为什么会陷入政治彷徨,进退失据就变得豁然开朗了。
甲子前,这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的敌人在内部,资本主义有复辟的趋势。他试图进行彻底的政治和思想纠偏,想给后世留下一片清明世界。
但这种先知先觉和超前的预防举措当时没有被任何人理解,晚年的主席,如同一位孤独的战士,在内耗中忧郁,在忧郁中病痛累累。
毛主席为什么会走上内斗之路
提起毛主席晚年的孤独,人们总是要去联想美国记者斯诺在1971年访华后在著作中使用的那番文艺说辞:“毛主席自我评价道,我像一个执伞云游四方的孤僧。”颇有些游侠的飘逸。但事实上,毛主席并没有在自己戒备了一生的帝国人士面前表现得如此闲云野鹤,自怨自艾。
根据中方的记录,当时斯诺与毛主席讨论个人崇拜,毛主席回呛他道:“你们美国才个人崇拜呢,你们的国家都叫华盛顿。”深陷个人崇拜漩涡的毛主席对这种情结的理解和把控也非常精准。
他说:“中国这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但过分了,比如四个伟大,讨人嫌!要降温!”“搞个人崇拜的,一部分人真心,一部分随大流,一部分是假的。”
斯诺当场赞赏毛主席比定居中国的美国进步人士坦率,毛主席回到:“他们迷信,恐惧,怕说错话,我不怕,我是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就这样,“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被斯诺添油加醋译成了“执伞云游四方的孤僧”。
美国大概喜欢让他们畏惧的军事家沾上点文艺风气,看起来不那么无懈可击。但毛主席在美国所有使节,包括基辛格、尼克松面前从来都是一位刀枪不入的强势战士,不管他们表现得多么谦恭。
1975年福特邀请毛主席访问美国,毛主席幽默着说“我已经收到马克思的请柬了,去不了了。何况台湾的大使还在你们那,我怎么去。”
他最后一次见尼克松时自嘲,“按你们西方的说法,我要去见上帝了。”尼克松恭维他天堂太小,无法同时装下上帝和毛主席,毛主席直接呛道:“我见不见上帝是中国的事,你们这是干涉中国内政哦!”
瞧,哪怕晚年,毛主席在对外斗争中也一直刀枪不入,游刃有余。但党内斗争他走得相当艰难,越是有预见,越是目光长远越是痛苦。
1960年代,苏联走上修正主义道路,毛主席从苏联变味的政治纲领中预见了老大哥的未来危机。
以彼鉴此,他觉察到国内思想路线走偏的大有人在,且不少都是中央政治要员,比如在建国初期就主张承包单干的少奇同志,主张经济发展的小平同志等,毛主席对此忧忧心忡忡。
1965年,他重游井冈山革命老区,对当时的湖南书记说:“你知道为什么我反对包产到户,反对单干吗?因为只要土地一分,一单干,经济就会两极分化,农村经济就完了。”没有广泛的农村经济做支撑,刚起步的脆弱工业也无法发展,整个国家就会掉进深渊。
可以先想见,作为新中国创造者和掌舵人,毛主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他极度担心广大农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国家产业基础尚未成型,资本主义就在上层弥散。为此,当年的中央会议上,他提出了防止修正主义,防止走资的论调,并推动了第二年的动荡十年。
越坚定,越孤独
毛主席的本意是避免共产党从上层开始变色,避免整个国家体制被腐蚀,但当时领导班子丰功伟绩熠熠生辉,各大将军、委员都自认是为大同理想和家国奋斗,没有私心,不认同浴血而生、伟大无私的党组织内部会有资本主义倾向。
毛主席在中央会议上反复强调反修正、反走资,大部分人都觉得他思维过剩,逞个人英雄主义,对他的提议不理解,有怨气。多数人反对给毛主席的思想纠偏工作造成了巨大阻力,据照顾他的护士回忆,主席曾对她说过:
“我提过很多次这个问题,大家不接受,阻力很大啊……但如果依着他们的办法,我和先烈们付出的毕生精力就化作流水了。我没有什么私心,想的是人民要受苦,他们想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我不能让他们走回头路。”
毛主席向来坚定,以人民和国家未来为锚点得出这番结论后,毛主席无视反对声,进一步加速了思想革命,在1966年借着《海瑞罢官》的由头拉开了动荡十年大幕,也就此开始将自己推向孤立。
革自己的命从来都是最难的,在党内找走资派、修正派对广大党政干部来说跟要求他们自己泼自己脏水,彼此互撕一样不可理喻,连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们都不理解他。
周总理和朱老总等少数人支持他也大都是出于个人信任,并不真的支持他的想法,很多人甚至为此站到了毛主席的对立面。
那时毛主席已经73岁,几乎是孤军奋战的,内心的苦楚不言而喻。之前他身体一直很好,那段时间因为承担太大压力满心忧患和惆怅,失眠、便秘等旧疾都恶化了,吃安眠药都不起效。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党政干部不理解毛主席的用心,觉得他糊涂了,自己人搞自己人,因而一再抵抗他的思想纠偏行动。而毛主席因为孤军奋战本就压力山大,又受到多数党内成员的反复抵抗,忧患之中将形势估计得过分严峻了,以致后面做出了毕生最大的错误决定。
站在客观角度来看,其实当时党内有些思想偏移,但并没有达到走资盛行的程度,只是双方战略路线有分歧。然而因为彼此态度激烈,导致原本可以调整的分歧演变成了巨大的矛盾和对抗,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演变成一场长达十年的惨痛内耗。
这件事对抗双方都有责任,虽然许多老同志之后都有做过检讨,但过失还是被全然划到了毛主席一个人头上,多少有失公允。
深受病痛折磨的晚年
毛主席本打算花两三年结束动荡,却不想林彪等人不断将革命拉进更深的深渊。党内分裂和斗争愈演愈烈,久难平息,毛主席的工作不顺畅。而个人生活上,因为子女不便常来往,毛主席一直独自居住,由护士、警卫和秘书照顾。
可以想见,主席当时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非常孤独,但更痛苦的还在后面。1970年,毛主席肺炎复发,久治不愈。1971年林彪逃亡时坠机,给毛主席带来巨大打击,肺炎断断续续持续到1972年1月陈毅病故前后时,毛主席连走路都有困难了。
参加过追悼会后,痛失战友的心病和风寒叠加之下,他的病情严重恶化,甚至出现了心脏病症状,陷入过短暂昏迷。毛主席一直不太配合治疗,直到尼克松访华议程定下来,周总理和医疗人员借着应酬外宾的由头给他用了药,做了检查,情况好转了一段时间。
1974年,主席又开始受白内障困扰,到1975年时,心肺疾病、褥疮、视力障碍等问题深深困扰着他,他已经无法平卧休息,看书也很困难,在反复动员之下才肯做过手术。虽然恢复了视力,但他的身体已经相当孱弱了。
那一年的生日,毛主席吃的是一碗挂面做的长寿面,面条都是碎的。过年时,亲人们没有一个来陪伴他,主席让警卫员放了些烟花,给年轻人找找热闹,那个凄清的年也成了主席在这世上过的最后一个新年。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辞世,毛主席躺在沙发上听完简报,泪如泉涌,但当时他连站都站不起了,连挚友的追悼会都没能去成。
五六月份,毛主席的心脏病反复发作,连进食都困难了,只能插胃管,叶剑英、华国锋等中央政治委员们焦虑地在他的住所间往来。7月份,唐山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毛主席闻讯痛哭,之后身体日渐衰微,于9月9日离世。
在晚年时光里,毛主席目睹着动荡十年动荡带来的社会之痛,忍受着亲人远隔之苦,目睹老战友一个接一个辞世,自己又深受各种病痛的折磨,在事业未竟中移交了权利。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千山万水,有多么孤独凄苦,已经不足为外人道了。
主席去后越久,人们越理解他,越怀念他
毛主席去世十几年后,89年政治风波和苏联解体前的乱象给国人带来很大震撼,许多老同志开始反思党的思想路线。
当时动荡十年的伤痛尚未过去,无人站出来直接肯定毛主席当年做得对,但很多人都开始强调社会主义。当时内部会议上有人鼓吹大进大出,大谈改革开放,老派干部批判那人像走资派,陈云同志表示不是像,就是!
小平同志接任国家元首后,改变了经济发展路线,同时也对政治路线做了深刻思考,在退下去之前他曾语重心长地表示,中国的问题在党内,也是间接肯定了毛主席当年的理念。
艾跃进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06年他去天津演讲,详解了一些毛主席的军事理念。演讲过后一位老领导拉着他去吃饭,在桌上不无遗憾地表示,动荡十年时其实大家不理解毛主席,觉得党内怎么会有人走资,就跟他顶着来,最后闹得那么大,意思大家对当年的事都有责任。
老人言辞间略显自责,可惜这番迟来三十年的思想纠偏毛主席听不到了。
王政这样评价主席:“他比我们那个时代的人至少多看出去50年。”细细去看,毛主席的远见卓识有效期何止50年,他看的是人性,是社会,只要有人、有纷争就永远适用,堪称不朽。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内部敌人和各种斗争,都与当初别无二致,毛主席留下的智慧穿越了时空,与当下恰逢其会。
那些“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放弃幻想,准备战斗”、“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经典之论已被年轻人悄然拾起,那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理想在后世人身上重新点亮。
毛主席将一生奉献给了人民,什么都没给自己留下,他的过失留在了一代人身上,但他的智慧种在共和国基石里。
单纯批判他、污蔑他的人可以说非蠢既坏,走近这位战略家,比美国更细致地解读他,比西点军校更加深刻地学习他,才能感受他的伟大,吸收他的智慧,继承他的衣钵,才能抵抗这个时代的风雨,推着这个国家向更远更深处远航。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