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政治智慧:1949年为何不一举收回香港?
1997年7月1日,阔别祖国156年的香港,历尽千帆而归。香港被迫与大陆分离的原因人人皆知:清政府的软弱无力。常言弱国无外交,在资本主义的豺
1997年7月1日,阔别祖国156年的香港,历尽千帆而归。香港被迫与大陆分离的原因人人皆知:清政府的软弱无力。常言弱国无外交,在资本主义的豺狼虎豹之窥视下,弱国连主权都难以维护。
可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什么仍然收不回香港地区呢?再呼应毛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提出的“另起炉灶”、“打扫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香港的遗留问题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何时回归?如何回归?回归后会遭遇什么?领土收复交接自古以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领土主权不是一纸契约,而是香港约239万同胞(1950年数据),是复杂的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
香港回归并不是一般学者所卖弄概念的“外交滞后性”,而是出于国际形势作出的利益最大化抉择。夏虫不可语冰,毛主席下的是一盘近半个世纪的大棋,正是因为毛主席的决策智慧,香港才能最终顺利回归祖国,并繁荣稳定至今。
香港回归:充分利用,一定收回
为何不武统香港?并非畏惧英国守军,而是因为毛主席对待香港问题的慎重性,“牵一发而动全身。”香港回归是一个问题,是一个外交问题,粗暴地武统香港固然不难:英国早已不是那个横行亚太的“日不落帝国”。
对于香港,毛主席等人的态度是:香港一定要回归。但如何回归,是政治艺术问题,毛主席采用的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和平过渡方针。
反而论之,为何中华民国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未能收回香港呢?事实上,自清政府起,没有哪一任政府放弃过对香港的主权,蒋宋夫妇如是。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成为亚太地区主战场,战时国际地位提升,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了1942年《中英新约修订草案》,要求英国归还九龙,九龙一地,而非整个香港,却在多方磋谈下仍遭到了英国的残忍拒绝。
1943年在开罗会议上,蒋委员长以中国的战胜国身份和《大西洋宪章》规定不得保留殖民地来索回香港,依然被英国首相丘吉尔无赖否认,甚至企图就香港问题与中国动武,收回香港,再度败北。
而国民政府无法收回香港,而毛主席顺利收回香港,究其症结所在在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局势三个方面的差距。
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是抗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时地位,在列强眼中,一但战争结束,两个选择:一、做英美的小弟。二、做小弟的小弟。什么?第三个选择?没有第三个选择,第三个选择是卸磨杀驴,就地毁灭。
任何没有综合国力为依仗的国际地位都是一片浮萍,中国只有真正站起来,强起来,才能守住香港,发展香港。之后中英关系的发展也正彰显了毛主席的政治智慧。
1950年1月6日,英国政府率先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不顾美国的强烈阻挠,成为首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英国从来不做亏本买卖,也极少站错队,这其中就与新中国对香港的“暂不收回”政策直接相关。
香港是英国在远东的经济贸易中心,二战后的英国元气大伤,急于想通过扩大中英贸易,开发中国市场,来恢复经济,并制衡倚仗美国为代表的日本经济势力。
这就不得不提英国赫赫有名的“大陆均势”政策,英国作为国际上著名的“搅屎棍”,常常不断地挑事斡旋在各个国家之间,来篡夺自己的利益。
其中承认新中国与并非完全被新中国掐住七寸的迫不得已,这一举措对于英国而言,既能离间我国与建国初与苏联的关系,又能避免在冷战博弈之中被美国边缘化,而中国出于不利的国际环境只能微笑着咽下这口气。
事实证明,在英国承认新中国后,挪威、丹麦、芬兰、瑞典、荷兰等国先后与我国进行了建交谈判,这让新中国迅速地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国际环境大大改善。这一切获益的契机,来自香港问题的正确处理。
而毛主席对香港的决策,重于此,却不止于此。
香港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由港,身为远东国际贸易中转站之一的香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全面封锁、禁运时期,向大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香港承担了对外交流、吸收外资、赚取外汇,重要物资输送等渠道使命。
尤其是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香港几乎是新中国与外界沟通的桥头堡,与国际交流获取咨询的跳板。
1950年香港转口贸易额占出口总额的89%,大陆为香港提供劳动力、丰富的原料、土地、广阔的市场,香港保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推动香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香港也由此一路所向披靡,最终跻身“亚洲四小龙”的行列。
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暂时允许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合理存在,不犯经济意识形态,让香港在中国和英国双方政策中两面受益。
在建国初期左右夹击、腹背受敌的险境之中,暂时放飞香港,是明智的抉择,而死死抓住“风筝”的线轴,才是后续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保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规定就是这根掌握香港主动权的弦机:
“中国政府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英国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英国在继续管治香港时需信守以下条约:
第一,不应该促进香港走向独立和自治理;第二,外国势力不能把香港作为军事基地;第三,国民党的破坏应予阻止;第四,中国在港官员的完全应受到保护;第五,中国的经济利益不应受到阻碍等。”
五条条约犀利强硬,直指英国在华继续进行殖民统治的幻想,并再一次向英国政府重申了:香港最终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并非纯粹的履约行事
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必须充分认识到的一点是:租约到期不是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世界力量极的变化才是症结所在。
其首要表现就是在于英国的态度,英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分焦灼。这情有可原,毕竟当时香港对于英国不仅仅是亚太经济起点这么简单,更是英国在远东的主要海军基地,是威势的象征。
英国彼时的国防部长亚历山大曾表示:“如果英国人撤离香港,那不仅会在全世界威严扫地,而且将会增大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防御负担。”所以英国在接下来的近半个世纪以来都没有放弃对香港主权的侵占。
英国政府在二战后曾经想打着“防止共产主义侵略”“保护东南亚免受共产主义侵略”的旗号想要快速再度侵占香港,甚至实行香港国际共管,不惜引入多方势力瓜分香港,但战争之后西方各国元气大伤,无国响应英国的无耻号召。
在1982年4月6日,邓小平与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恩签署了相关文件,并宣布香港1997年必然回归祖国。此后英国依然没有放弃与中国就香港问题讨价还价。
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提出了“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要求保留英国政府对香港的治理权,而后又提议:如果中方愿意,可以讨论一下香港续约问题,即1997年之后再度续约。对此,我国的态度是:不必要,不恰当。
显然英国并没有看懂1982年1月11日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是国对英国殖民主义的一个大大的嘲讽:治理权就算保留,也只能在中国人手中。中国决不放弃租约到期之后在香港的任何一丝权益。
在中国逐渐参与国际事务的推动下,1972年11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了把香港和澳门从世界殖民地名单上除去的决议。而事实上,撒切尔夫人提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不过是悖论和文字游戏,是取得“马岛战争”胜利之后张狂的殖民者嘴脸。
那为什么对香港这般饥渴的英国愿意在租约到期之时,如约降下英国国旗呢?显然并不是因为要面子。
世界局势的变化,让英国就算执意赖在香港也无法维护在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了,中日韩快速崛起,“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世界力量由美苏两极化朝着“一超多强”的趋势发展,风云变幻。
而美苏两大国之间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大战隐患无声消弭,这也是英国在不甘之中唯几安心的因素之一。
而尽管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潮流为和平与发展,但如今国际上依然存在不平等的欺压与恐怖主义的滋生,中国能够收回香港,最主要的本体原因还是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英国在远东设置殖民统治和殖民主义经济的时代过去了,这一页就像“日不落”帝国日落西山一样永远地翻篇了。
香港的顺利回归,是对我国主权的成功维护,成功洗刷了中华民族数百年来遭受的耻辱,为澳门的顺利回归铺垫了前路,也为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确立了典范。同时也给予我们一切启示:国力是维护主权国家主权的重要保障。
那反向思考,台湾作为内政问题暂且不论,为何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海参崴却迟迟无法收回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海参崴是割让,而香港和澳门属于租借问题。虽然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属于割让与英国,但在邓小平的智慧之下将两者归为一谈,一并收回了。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需要苏联的帮助,即使是关系恶化破碎,也没有足够强的实力一举收回海参崴,最显著的表现就是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边界走向划分中,中国承认海参崴为苏联国土,而在2001年与俄罗斯谈判中,又承认了海参崴为俄罗斯领土。
时机、国力、制度、文化层面等等,这对于收回国土缺一不可,但最为重要的仍然是综合国力,驱动并保持我国经济军事实力快速发展,都是我国任何时期的战略目标。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