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自评功过: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

1997年的2月19日,在这一天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了。而就在邓小平去世后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了祖

邓小平自评功过: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

1997年的2月19日,在这一天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了。而就在邓小平去世后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一直念念不忘想要在香港回归之后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的邓小平,却错过了这个他盼望多年的里程碑时刻,今天借着这篇文章,笔者来带大家走近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一、恰同学少年:邓小平的法兰西岁月

1904年,四川省广安县的牌坊村,一个男婴出生了,当时的村里人并没有想到,在很多年后,这个孩子的未来如此紧密地和这片土地联系起来,他做出的决定会影响十几亿华夏儿女,他发出的声音整个世界都要聆听,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他赴法求学开始。

1919年,由于一战中投入大量法国青年参战导致劳工短缺的法国,陆陆续续雇佣了15万中国劳工赴法打工,此时一位曾经留学法国的中国富商筹款组织了一个为期一年的预科学校,提供补助以便让川籍学生得以赴法留学。

邓小平通过了入学考试,并在1920年登上重庆开往上海的汽船,开始自己的法国求学之旅,此时的总设计师,还是个16岁的孩子,10月19日,轮船抵达法国,邓小平等19人被安排到了诺曼底的巴耶中学,开始勤工俭学计划。

然而时局变换,法国的青年人离开战场重返城市,通货膨胀和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来,1921年的3月15日,由于无法筹措到足够的资金,计划被迫中断,留法学生们四处奔波寻找低下的工作来满足温饱继续学业。

此时的邓小平,在工友的口中了解了大量有关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苏联的知识,这为他在法国的时光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

时间来到1921年,这一年邓小平和他们的工友得到了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个成立之初仅有50人的党派,却对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学子产生了深刻影响。

1923年2月,邓小平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在比他大6岁的周总理的领导下,在印刷和刊发《赤光》杂志的时候,也为共产主义运动制定战略。

到1924年7月的时候,按照中共的决定,该执委会的所有人自动成为中共党员,而此时的邓小平,还不到二十岁。

除中国之外,还没有哪个国家比法国对于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意义更加重大,1949年之后,赴法归来的党员们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国家的道路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游历欧洲的国际视野为这个新生党派建设国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二、建设新中国的大西南:定邦更要兴邦

从1947年夺取东北,到1949年年底控制全国主要省份,中国人民解放军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而每次解放一个新的大区,就在当地大区成立一个局作为组织管理最高机构。

在1952年之前,即北京建立起党中央和中央政府之前,中国革命和整个中国的运转,都由这六个大区的六大局来统领,而邓小平正是这个最后解放的地区的领导——西南局的党委第一书记。

在担任西南局书记期间,邓小平统一整个西南地区,把国民党长期的统治痕迹清除,然后转变为共产党的领导。

他要招募党员训练党员,使其能够成长为领导政府与社会的人才,要克服整个大区经济混乱的局面,尽快为社会主义改造铺平道路,领导整个西南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共产党逐步成为主导政权,他还要负责其社会人文的各个方面——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艺术、交通运输、治安、工商业等等。

平定西南地区的工作远比其他几个大区要艰难,自抗战以来,这里就一直是国民党苟延残喘的总部,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平稳,这里依然有很多遗留分子或主动或被迫的破坏共产党的统治。

为此邓小平充分利用第二野战军有经验有能力的政委主持工作,还监督部下招募培训有能力的年轻人以便将来充实地方党政机关。邓小平还大力推动了成渝铁路的建设,他认为这对西南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1952年回京时,他还自豪地参加了竣工仪式。

三、浪漫与痛苦兼具的摸索:建设和放逐

时间来到1952年,各大区领导人按照指示回到北京,回到了已经统治全国的中央政府,邓小平随即被任命为副总理。

1956年,又被任命为党的秘书长,负责处理党的日常工作,和毛主席一起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把个体农业工商业集体化和大工业国有化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案。

1953年,邓小平被任命为财政部长,主导协商各省的上缴粮食和税收,以及中央政府要向各个地方分配到多少粮食配额,作为组织的重要参与者,邓小平也有机会了解到影响中国的决定作出的机制,得以借此思考根本性大变革的大框架。

这些经验对他在1980年重塑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提供了莫大帮助。

然而1957年后,战无不胜的中国共产党终于遇到了自然规律的惨痛教训,走入歧途的大Y进在全国范围内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饥荒迅速蔓延开来,公社让劳动者失去了公平的同时也失去了劳动热情与积极性,对环境的破坏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当乌托邦式实验的灾难后果逐步显现出来,邓小平却承担着痛苦的任务,他要想办法保证稳定控制乱局,要发出指示让地方干部想办法渡过难关,又要面对着让他忧心如焚的百姓疾苦。

然而在务实的想法驱动下,他对缓和大Y进做出的努力却被诬陷为对革命的消极做法,在之后被打压,于1969年10月被下放江西农村,离开了居住十多年的中南海。

到达江西后他对当地代表说“我还会出来工作,我还能为党工作十年。”实际上后来他不仅为党工作了20年,还成为了历史转折点上的执棋者。

1949 年,作为革命先驱的邓小平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致力于建设新政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他动身去江西时,他已经开始思考中国需要进行哪些改革。

此时,他已经在最高层积累了有关党政军各方面工作的不同寻常的深厚经验,熟知所有重大的内政外交问题,这构成了他反思中国如何进行改革的基础。

四、让世界为之震撼:总设计师与改革开放

都说船大难掉头,对于极为庞大的组织和系统来说,越是想要变革,就越是有重重阻碍,极小的元素变动也会掀起巨大的波澜,以封闭空间内的小球为例,倘若一个封闭空间里有5个小球,任意取走一个四个小球就会改变位置。

而此时的邓小平面临的是一个人口近10亿的国家,他的任何决定都会影响这10亿人乃至整个世界,此时的他面前是一个刚刚经历十年动荡的国家。

当时的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及1957年的水平,法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更是几近崩溃状态,1949年创造的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良好局面几乎毁于一旦。

邓小平不仅要处理中国共产党自身长期脱离实事求是留下的问题,还面临把10亿人的社会秩序扭转到正常的轨道上这样艰巨的任务。

早在50年代,他就和老一辈革命家一样,深深思索着如何搞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而早年赴法求学和在苏联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在法国他得以观察一个现代国家的各行各业如何发展,在苏联,他能够学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开展和应对社会主义建设。

而在1969年到1973年下放江西的这段时间里,邓小平也充分地深入地思考了中国的体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及要如何让这庞大的文明和政权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1978年时,他承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并多次强调这句如今耳熟能详遍布各行业的一句话。

今日回头来看,他面临何等巨大的压力,每一步都要承担责任。亲身经历中国革命,看着国家从弱到强,他也很清楚,此时的中国,任何外来的制度和方法都不能完全适应中国自己的需要。

作为源远流长的仅存文明古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巨大,人口基数庞大,十年动荡余毒未清,他等不了让这个体系自我愈合,他迫切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拨乱反正,以最快的速度让这艘大船走上正轨。

而他1926年在苏联学习时的见闻想法更加影响了这个未来领导人的决策,当时的苏联还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和很多人一样,邓小平认为这种在共产党的控制下允许私人企业发展和鼓励外国投资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推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这一韬略的形成,要分为三个大致阶段,第一阶段为1973年,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后,这段时间的他主持国家日常工作,着手进行全面的严格的整顿,力求最快恢复秩序。

在这一时期同反动分子进行了坚决斗争,充分显示了在原则上和战略上的战士般的姿态和决心。

第二阶段则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伟大会议,数十年之后每个中国人都在感谢和赞美这场影响中国命运的重大会议。

这一时期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方针,党的工作重心也全面转移,从农村开始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最符合国特殊国情的重要突破口成为了最主要的攻坚高地,这个改革为其后的改革奠定了极好的基础,事实证明了这个决定的伟大和正确。

第三阶段则是1987年十三大到1992年南方谈话发表,这时改革开放进入成熟期的阶段,农村实行改革的成功为全面改革开放打好了基础。

五、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数十年来,历史的惨痛逐渐随风逝去,人民也总是习惯于制造神话又亲手葬送神话,晚年的邓小平毫不避讳自己的功过评判。

在与意大利记者的谈话时他就提到了这一问题: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但有一点可以讲,我一生问心无愧。你一定要记下我的话,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包括毛主席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说,也是好心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没有。”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两次谈话

回望历史,我们总是站在上帝视角去解读所有的说事情,是想自己处在那个位置,又将何为?多年以后我们不禁要问:贫穷就是社会主义了吗?

邓小平同志以纵览全局的伟大气魄,大处着眼,实事求是的领导艺术充分向我们证明了有高度的政治家和有远见的领导人高屋建瓴和力挽狂澜的战略思维。斯人已去,与世长辞24载,看看今日之中国,若他能看到今天中华盛世气象,想必要欣慰不已。

作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制定和实现伟大的决定,必须尊重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实际,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做到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设计师领导我们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既合国情,又合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冲破“两个凡是“,实现解放思想开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国有企业改革等等。

这些韬略和思路完全体现了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道路上阔步迈进的伟大和成熟!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