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理解毛主席,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毛主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遵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毛主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此次会议纠正了博古、王明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也一生都是农民朋友们的“儿子”。对农民的悲悯,对贫苦大众的同情扎根在他的血脉里,流淌在他的生命中。
想要真正走近毛主席,要读他的传记,看他的治国治党思想,看他的历史功绩,而不是道听途说,恶意抹黑。换言之,想要真正理解毛主席,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
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正如毛主席思想所蕴含的矛盾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抓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韶山冲和国家危亡造就毛主席,毛主席造就了新中国。
怜弱惜贫:家风的传承,革命的动力
毛主席曾经一看到贫苦人民就忍不住落泪,这不是夸大,连看戏,他也见不得那些在世道煎熬的农民朋友。
大雨瓢泼之际,同样是晒着谷子,毛主席先帮邻居家的佃户收谷装箩,自家的谷子却遭了雨,面对父亲的责骂,他倒是反问:“我们家光景比人家好,就应该多帮助他人,他们还要交租,再遭这祸,该怎么谋生?”
这种微小帮扶和责任意识就扎根在他的心底,而这,离不开母亲文素勤的教导熏染。
毛主席给挚友邹蕴真的信件中写到:“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损人利己者;第二,利己而不损人者;第三,损己利人者,我母亲就是第三种人。”毛主席也是第三种人。
文素勤正如她的名字,朴素勤劳,乐善好施,怜悯穷人,毛主席曾经常年把自己的饭分给那些家境贫寒的同学,有时甚至自己干脆不吃,饭菜全部匀给他的同窗们,那时他便在心中悲鸣:老天爷,是否这个中国都像韶山冲一样贫苦?
母亲发现他的这一行径之后并没有责骂他,反而让他多带些饭到学堂去。有时毛主席在路旁见到衣衫褴褛,冻得瑟瑟发抖的行人,他都愿意脱下自己的夹袄给行人披上。很多时候,这种往事,似乎只存在于礼乐升平的孔孟神话之中。
中国当时的境遇决定了只能由毛主席,只能由这位农民阶级的知识分子,才能拯救中国。他熟悉农民的苦难,理解农民的幸福,只有这样,毛主席才能最终带领全国工农走向革命胜利。
毛主席逐渐意识到了,一人五人百人可以施衣布粥,可五千人五万人五亿人呢?少年时的他对改革模模糊糊,只知道自己要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事实证明,毛主席的一生都手不释卷,应了那句“学到老,活到老。”
从文史哲经政法,到自然科学,宇宙奥秘,从孔孟老庄,到《共产党宣言》。读书,学习,是改变毛主席命运的伊始,这种艰苦奋斗,好学善学乐学的家风也一直传承了下去。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1946年,这位长子从苏联归来,毛主席没有表现一丝的宠溺。
他让毛岸英吃大灶,穿棉衣棉裤,他让毛岸英脱去军装,深钻陕北农村,去和农民朋友学道理,只有当他“皮肤像农民一样黑,茧子像农民一样厚”,才算是学习合格了,这是一位领导人的家风教育。
而当抗美援朝战争一声炮响,毛岸英向彭德怀递交请战书,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个志愿兵。毛主席不置一词,只是在彭德怀建议(毛主席已经因为革命陆续失去了五位亲人:毛泽建、杨开慧、毛泽覃、毛泽民、毛楚雄)毛岸英还是不要上战场时,这位父亲毅然拒绝了。
而后,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在悲痛之时忍着眼泪依然说道:“革命就要付出代价,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他尽了一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以身作则是毛主席家风得以践行传承的方法,毛主席的生活用品总比一般人要“结实耐用”。他的衣服裤子时常是“补丁摞补丁”。
会客时,一件笔挺体面的中山装下包裹着的是补了不能再补的衬衣,鞋袜睡衣也是如此,甚至是一把牙刷,都要用到“秃头”才扔掉,这都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回忆,那几把秃头秃脑的牙刷还保留在毛主席的遗物之中,警醒着代代共产党人。
而毛主席全身上下唯一可以说是奢侈的东西,就是一只瑞士产的欧米茄手表,这也是重庆谈判郭沫若所送,这只表伴随了毛主席一生,用他的话说:“修修理理又是新的。”
试想毛主席革命为何能够成功?除了先进的马列主义思想,离不开与农民共甘苦的同理心。试问历史上有哪个领导者能够做到这一步?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拖曾赞叹到:“毛主席这样的风流人物,一个世纪,乃至一千年都只能有一位。”
功绩赫赫:飞速发展,中国崛起
毛主席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位“画家”。勾画了建国大计,浓墨重彩地画出了祖国的宏伟蓝图。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走向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全面的民族工业体系,这是毛主席的设想。
恢复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夯实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推进“三条线路”,在错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下,我国用60年走完了西方300年的道路,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而通过全国实行土地改革,铲除了封建剥削经济,解放了农民,结束了万千农民被压迫的日子,农民真正的翻身做主人,推行了集体经济,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第二步推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这一政策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
1958年,毛主席在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上提出,农业发展八字方针:水、肥、土、种、密、保、管、工。靠人力修建8万4千座水库,化肥生产从无到有,达到1000万吨,1974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成功……这一切,对于当今依然揪心的“三农”问题有深刻的启示。
而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尤其是农业与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关系正是一个政治家的智慧,在发展重工业取得一定成就之后,抓牢轻工业的缰绳,不能像东欧国家一样片面注重重工业,这势必会造成工业结构的水土不服。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主席指出,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多发展农业与轻工业,三者应该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在科技上,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短短二十年内,中国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突破了科技的围墙,研制出“两弹一星”,在这个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随后,核潜艇、人工合成胰岛素、人工合成基因等等高科技在中国飞速崛起。我们时常难以想象,为什么最艰险的沙漠开出了最绚丽的花朵?
毛主席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一点卫星,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毛主席时代的部署规划,深谋远虑在许多年前早已开始。
除此之外,从严治党,不放过一个贪污腐败分子,这是毛主席时代的党风。黄克功事件便是最好的证明,天子犯法还应与庶民同罪,毛主席在给中共党员的信件中写到:“不管犯错误的是何等样的好朋友和好同志,原则立场绝不能放松。”
对于打死女学生的昔日功臣黄克功,毛主席表示,如果赦免,“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对比当今高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部分干部子女横行霸道的世风,只能叹惋先人遗风难寻。
而重拾毛主席管党治党的准绳,从严治党,保障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是必不可少急不可待的,如毛主席所说:“治党如治吏。”恶意抹黑,一昧侧重放大毛主席的缺点,并不能湮灭他的成就,只能暴露自我的无知。
走近毛主席,了解毛主席,读懂毛主席思想,是一个永恒而富有生机的命题,我们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一步一步走,一页一页读,联系中国近代史,古代史,世界历史和中国革命史,去浏览一代伟人毛主席的书单,书中的灵魂自然苏醒。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