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最后的日子:仍惦记着兰考的小麦,给女儿留下一本书一块表

2014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兰考县举行了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其中特别提到了兰考县是焦裕禄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是的,提起焦裕禄,在全中国怕是

焦裕禄最后的日子:仍惦记着兰考的小麦,给女儿留下一本书一块表

2014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兰考县举行了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其中特别提到了兰考县是焦裕禄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是的,提起焦裕禄,在全中国怕是没有人没听过这个名字。也因为这个名字,兰考县备受全国瞩目。

自知身体状况

那个年代的人,大多有着穷苦出身,焦裕禄也是。

他自小家境贫苦,早年间为了生计做了许多工作,大多都是些体力活,每日卖力工作,赚不了几个钱。也正是这样苦楚的出身养成了他坚韧的品性,在日后的工作中,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在兰考县的工作中,焦裕禄和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坚持朴素的生活作风。艰苦的时期,焦裕禄和妻子徐俊雅还要养育六个子女。

冬天冷的时候,只有一件空心棉袄,看着鼓鼓囊囊,实际上一摸,里面没有多少棉花,根本不暖和。是因为要回家探亲,担心母亲挂念自己,才在同事的劝说下,借了钱,挑最便宜的布料做了一身体面的衣服。在此之前,焦裕禄的衣裤鞋袜上,都是大大小小的补丁。

就是这样的一个打算将人生全部奉献给兰考的赤诚汉子,却染上了肝病,命不久矣。

焦裕禄是最知道自己身体发生变化的人。三不五时的肝疼,起先只是隐隐作痛,忍一忍就过去了,后面严重了,疼得这个最是能吃苦的男人冷汗直冒。人们劝说他去医院看看,可他都拒绝了。

如果他走了,那些事情谁来做?高强度的工作使得焦裕禄连正常的一日三餐都难以按时完成,更何况是去县城的医院吃药打针。无数个疼痛难挨的日子,焦裕禄都咬着牙挺过来了。他不是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他也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他要跟死神争分夺秒。

住院治疗

焦裕禄的精神越来越不好了。有一次,他与县委的领导的张思义一同骑自行车去三义寨公社开会,一路顺便巡查,本身很普通的工作安排,焦裕禄却撑不住了。

在一小段上坡路上,焦裕禄的肝病又犯了。他缓缓停了下来,蹲在车边,用手抵住疼痛的部位。见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张思义意识到,他的病哪里是好了,起码还得去住院才行。可是焦裕禄却不这么认为,他余下的时间不多了,哪里禁得住在医院浪费?

于是他歇了歇,拒绝了张思义去医院的请求,二人继续骑车赶往三义寨公社开会。焦裕禄的会议记录字迹歪歪扭扭,被病痛折磨的他甚至没办法控制住一支笔。

他说他还想四处看看,看看这些工作成果,可是一眼还没看,便晕倒了。

再睁眼,焦裕禄人已经在县医院的病房里。他的病很严重了,没人敢说他还能撑多久,大家都悉心维护着这一丝羸弱的希望,一遍遍跟他说,会好起来的,因此焦裕禄被转到了开封接受治疗。

开封医院也并没有治好焦裕禄的病,建议转院到郑州的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这次,焦裕禄却说什么都不同意了。他觉得这样折腾浪费了医疗资源,还要把药物留给更需要的人。

可是他的病情禁不住拖延了,于是最后焦裕禄还是没拗过人们赤诚的感情,先后转去了郑州医院,首都医院进行治疗。在那里,医生严肃地将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叫到一旁,跟她宣布了这个噩耗,焦裕禄已经肝癌晚期了,采取保守治疗,至多有二十多天的寿命。

徐俊雅强忍悲痛,再三恳求不要将真相告知他本人,希望他保持平和心态,接受治疗,医生同意了。但是其实焦裕禄拿到“慢性肝炎”的病历时,他就知道不对劲了。又看看妻子哭红的双眼,他什么都明白了,唯一不明白的是,他到底还有多久。

从首都医院回来的焦裕禄,入住了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里最普通的消化科病房。与他同病房的患者大多因为病痛的折磨而呻吟,焦裕禄却总也硬挺着不吭一声。剧烈的疼痛使他食欲不振,整个人很快瘦削下去,右手时常按压着肝脏,以至于在常坐的椅子上都被手肘顶出一个坑。

是如此,他也拒绝了医生提出的打一针吗啡的建议,因为他知道这药稀缺,该留给更需要的人,自己的大半生都在吃苦受累,这点疼痛,他忍得了。

虽然病痛使得焦裕禄精神状态变差,但兰考县来人的时候,他总是很有精神地与人交谈。问长问短,像是关心自己家里一样,关心着兰考的一草一木。

有时候来探望他的,是兰考县的干部,同事,有时候是兰考的居民,最让人难忘的,当是好友刘俊生的到来。

他知道兰考下了大雨,怕兰考人民的小麦遭了殃,又怕人们不敢告诉他,就问刘俊生,等到刘俊生给他肯定的答案后,他才松了口气,满意地笑了。

这时候,他的病已经太严重了,你来我往的几句话说完,焦裕禄竟然昏迷了过去。恍惚间,他拉着刘俊生的手,说他梦到兰考的小麦丰收,下次来捎一枝麦穗,留个念想。刘俊生眼含热泪,什么话都说不出口,只得用力点头。

爱得深沉

当焦裕禄人生倒计时步入中途之际,他问前来探望自己的下属张钦礼,他的病情究竟如何的时候,张钦礼面露难色,最终只能说:“这是组织的决定。”谈话点到即止,焦裕禄心里有了数,他的时日无多了。

可他不甘心,他没能亲手带领兰考人民走出贫困,治好沙丘,没亲眼看他们过上富庶的好日子。这是个多大的遗憾啊!于是这个在泥泞中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男人,做出了此生最浪漫的决定,他将葬在兰考的沙丘,亲眼看着人们完成他未完成的功业。

倘若在厚土之下,得见兰考青山绿水,也算是可以含笑九泉了。听罢这话,张钦礼,紧紧握住焦裕禄的手,久久不能撒开。这个人的身体,明明已经被病魔撕扯的破败不堪,可坚定的意志与清醒的头脑,着实让人钦佩,感动,热泪盈眶。

往后的日子里,焦裕禄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偶尔能说上几句话就足以让人高兴了。

临终前,焦裕禄对自己的大女儿说,自己能给她留下的,只有一本陪伴了自己在兰考的整个工作生涯的《毛泽东选集》,希望这本书可以代替他,陪伴女儿走完未能完成的路,完成未竟的事业。

又给了女儿一块他戴了好多年手表,希望她无论将来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守时准时,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别人添麻烦。

病逝河南

1964年5月14日,操劳一生的焦裕禄最后闭上了自己的眼睛,离开了他牵挂留恋的人世间,再也没能再看兰考一眼。

遵照焦裕禄本人的意思,他葬在兰考的沙丘,替人们看管着这里,看着人们治理好这里。大女儿继承了那本泛黄的《毛泽东选集》,一生低调行事,克己奉公,这本书更是在她艰难的岁月,成为了不朽的精神食粮。

人们悲恸,送走了这位好同志之后,无法面对他的老母亲李星英。本来说好是大家都不哭,来安慰这位老大娘。却不曾想,自从见到她,就有人开始呜咽起来。随后痛哭的人越来越多,反倒是让李星英安慰起他们来。坚强的老人不曾落泪,只是询问儿子工作完成没有。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李星英老人欣慰地说,这样就算对得起毛主席了。老人送走了慰问的领导亲属,又告别了儿媳孙子孙女,直到回到山东老家,她才真正抑制不住地哭出来。

老年丧子如何不悲痛?只是儿媳年轻,孙辈尚小,若是自己身为长辈,都不能给他们定心凝神,这日子可要怎么过下去?难不成真像儿媳那样悲上心头,打算触棺而亡?妻离子散,这可不是儿子该有的结局。

坚韧如她,将悲伤与脆弱留给自己,就像焦裕禄在兰考将病痛留给自己一样。这份坚韧是焦裕禄从母亲身上学来的,也是他一路走到如今,带领兰考人民在两年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的缘由。

尾声

如今,焦裕禄的故事被大家知晓,许多人为了他的经历感动落泪。兰考县,在他殷切地盼望下日益繁盛,兰考的麦子,也在他美好的愿景中逐步丰满,最后成熟。

当年为了加快经济建设而种下的泡桐树,今天已经成为了兰考面对全国最好的名片,他亲手种下的泡桐树,如今也被人们称为“焦桐”,纪念着这位曾经为兰考筚路蓝缕的异乡人,焦裕禄。

斯人已逝,生者秉持着逝者的遗志前行,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扎根乡村帮助乡村发展振兴,他们不就是焦裕禄的身影?我想这就是传承,这就是中国生生不息的根脉。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犯你的权利, 请联系我们(点击查看联系方式)删除。